你最近出門消費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許多城市都在發放各式各樣的消費券,但絕大多數的消費券都是以刺激實體消費為主,希望市民走出家門,支持實體消費。
消費券刺激效應明顯
那么,在消費券的刺激下,購物中心等商業市場的恢復情況如何?以深圳市場為例,記者在東門茂業百貨奧特萊斯、福田深業上城和園嶺沃爾瑪看到,周末相關購物中心的人流已經有所恢復,特別是采取相關的打折促銷活動之后,人流回暖相對明顯,但多位服裝商鋪店主告訴記者,還是難以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還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出來逛街。相反,食品類市場的人流恢復情況相對較好。有商家表示,的確有不少市民使用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前來購物。
深圳羅湖一家購物中心,出現排隊買單的情況。吳家明/攝
仲量聯行發布華南區房地產市場2020年一季度回顧及展望報告指出,由于疫情原因,深圳市場的不同類別消費品分化明顯,服裝鞋帽類增速大跌轉負,而糧油食品、飲料類和中西醫藥類維持了正增長。而由于疫情原因,一些運營能力欠佳、同質化嚴重的購物中心銷售收入受到挑戰,租金水平與營運能力不匹配的購物中心也出現較多關店現象。
美團副總裁、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出臺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的政策措施,消費券是為數不多能夠在短期內見效的政策選擇。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明顯好轉,促進消費、穩定經濟成為政策重心,消費復蘇的刺激政策還會逐步展開,預計消費券的發放周期將持續全年,并可能在五一假期、國慶假期等節日期間出現高潮。
買菜行為正在重塑
一邊是消費券,一邊則是大家經常在手機看到的優惠券。說起糧油食品、飲料類等消費品,在疫情比較嚴峻的時期,大家都只能呆在家中,樸樸、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在此次疫情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國,即便有發達的物流系統與門戶科技網站,但日常的采買活動是通過線下的實體市場或者門店來完成。而這場疫情,卻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
“連我爸媽都學會在手機上買菜,也真是神奇。”家住深圳南山的陳小姐是一名外企員工,她經常在生鮮APP買菜,因為工作實在太忙。疫情期間,她回到南山的家中發現,父母也學會了用手機買菜。
其實,從垂直生鮮B2C電商平臺,到生鮮O2O,再到如今的生鮮前置倉、社區團購、店倉一體和社區生鮮店,不難發現,近兩年的生鮮創新模式異?;钴S,相關公司也獲得資本的青睞,騰訊等巨頭也紛紛在背后站臺。此外,線上純前置倉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以樸樸超市為例,創業一開始就看準了生鮮快消到家的趨勢,在福州、廈門的訂單密度甚至遠超盒馬。
凱度咨詢預計,2020年,生鮮、快消品及醫藥品類在O2O上的銷售額至少翻倍,2020年果蔬生鮮份額增長率為179%,快消品份額增長率為130%。相比之下,餐飲外賣類的增長率只有39%。
不過,基于短期內盈利模式難以跑通的現實情況,去年下半年起生鮮融資大環境已遇冷,雖為賽道內的明星玩家,當前也面臨較大的融資壓力。記者還發現,這些生鮮APP類的創業公司在就業市場上開出的招聘條件并不低,例如樸樸在深圳南山區招聘生鮮超市配送員,開出6400至12500元的薪酬。
生鮮玩家直面盈利問題
“現在可以出門了,父母也開始出去買菜,不過他們學會了貨比三家,看APP上還有沒有優惠券,夠不夠實惠。”陳小姐告訴記者。
可以預見,在疫情緩和甚至結束之后,不少曾經忠實的市場采購人士將會“叛變”,擁抱更方便快捷的線上采購,當然也會有一些人選擇回歸實體消費。那么,是不是繼續用大量的優惠券來留住消費者?在后疫情時代,這些生鮮APP該如何發展?
毅達資本合伙人厲永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疫情之后,用戶對遠程買菜、線上下菜的需求量提升很多,普遍接受了這樣的方式,就算疫情逐漸穩定,通過線上買的人比疫情之前還要多,而且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購物方式,如果體驗感一直能維持好,比如新鮮蔬菜沒有壞,禽類肉類品質有保障,留存率還是比較高的。
他以被投企業食行生鮮為例,目前蘇州,上海,無錫三個城市已經運行,具體通過冷柜投放小區的模式,類似豐巢快遞柜,用戶提前一天下單,中央廚房完成配送。雖然是重資產,平攤到每單的成本很低,遠低于送貨上門,單個城市也能做到盈利,需要解決的是冷柜的密度問題。在春節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基本都是線上爆單,在生產和配送端,需求的暴增也引入了共享員工來增加人力,相較于到家配送的模式,食行這種小區冷柜自提的無接觸配送模式不僅更符合顧客需求,也是效率更高的方式。隨著疫情穩定,而且普遍進入了氣溫高的季節,蔬菜和肉容易變質,有冷柜的優勢也會更加明顯。有的賣菜平臺沒有冷鏈的配送,溫度不是很高的時候沒問題,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面臨這方面的挑戰。
而線下消費券的推送對這些平臺影響有限,因為主要是餐飲等滿減券,體驗完了沒有二次消費的沖動,買菜這樣剛性高頻消費的行為,一周三次比較正常,習慣用了之后會繼續用,也能增強用戶的粘性。
也有投資人表示,類似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未來建倉、配送、人力運營等成本仍然需要考慮?;ヂ摼W民生企業的存在還極大地依賴線下產業的輔助——特別是物流行業的加持,因此,在投資線上產業的同時,不妨另辟蹊徑,思考線下實體的破局方式。此外,零售連鎖業態的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零售的本質,注重細節,關注顧客需求,跟上消費趨勢變化,才有可能獲得最后的勝利。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