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人類為什么要去火星?科幻小說中的火星移民是否能實現?天問一號著陸成功后為何落淚?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在央視節目《白·問》中作以回應。
去火星是為了
提升人類自身的能力
張榮橋認為,就個人觀點,去火星是為了提升人類自身的能力。人類必須通過這些重大的、前瞻性的科學探索活動,來提升技術,培養人才,提升對未知世界的認知。所以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提升我們人類的自身知識,從國家角度來講,就是要提升國家的能力。
火星移民要科學看待
在張榮橋看來,對于科幻小說里經常提到火星移民,一定要科學看待。
他認為,移民火星可以作為科學幻想,但是談火星移民工程是不科學的。如果我們有改造火星的能力,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花點時間精力把我們的地球打理得更好?火星的環境跟地球相比差遠了,連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都沒有,溫度跟地球相比更為惡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難以保證。
眼淚有甜有咸
看到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后,張榮橋和很多工作人員在現場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他表示,眼淚有兩種成分:
“一是激動,因為我們經過了6年的研制生產,在發射場堅持了110多天,發射完之后又飛行了202天,之后在環火軌道又日夜堅守了93天,為的就是今天的成功著陸,這個目標我們如期實現,這也是我們完成了對國家的承諾。
另一個是釋放,這么多年為了一個目標,我們全體研制成員們承擔了巨大的壓力,成功了之后得以釋放,所以眼淚有甜有咸。”
不少網友表示,看到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是中國人都會流淚的程度”。
致敬中國航天人!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