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布技術方案:加強農業技術指導 提高農作物恢復生產速度

2020-08-11 11:14:50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安徽前期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的受災地區正全力推動災后農業生產恢復。為此,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日前發布《災后農作物生產恢復技術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地結合實際,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根據作物適應性和當地退水后秋冬光熱資源情況,按受災類型和受災程度,因地制宜開展災后農作物生產恢復技術指導,最大限度減輕因災損失。

《方案》提出,要科學判斷水稻是否需要補改種。水稻具有較強耐澇性,一般浸泡一天一夜,對稻苗生育影響較小;浸泡3—4天,只要有葉片在水面上,如果及時排水晾田,2天后追施葉面肥,仍然可以保苗。判斷水稻是否要補改種,要做到看植株、葉片、根系。強降雨造成農田積水,但澇漬時間較短,在地作物恢復生長的可能性較大。這類地區應采取積極措施,排澇降漬,查苗補苗,加強田管,促進苗情轉化。其中水稻災后要注意清溝排水,除澇保苗,查苗補苗,以稠補稀。同時,增施速效肥,促進苗情轉化。澇漬之后,秧苗長勢較弱,土壤肥力流失較大,應及時增施速效肥料,適施磷、鉀、鈣,補足地力,促進苗情轉化。作物受澇漬后,植株素質下降,易受病害侵染,應加強病蟲測報,適時防病治蟲,控制病蟲害暴發流行。旱地作物災后要及時排澇,清溝降漬。早追提苗肥,促進緩苗。培土壅根防倒,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對于強降水后短期難以排出的絕收田塊,《方案》提出,要根據積水排除時間早遲和農時季節的要求,及早考慮改種其他作物?;驹瓌t是通過育苗爭取農時,改種高產高效作物。應根據退水早遲,及早安排育苗,無地育苗的可借地育苗或統一進行工廠化集中育苗,待水退后,組織適時移栽。積極采取應變技術措施,通過調整播種技術,如催芽直播、地膜覆蓋(旱地)等手段,彌補季節上的限制。(記者 吳長鋒)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