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被北京最近發生的聚集性疫情嚇住,又因為這事窩在家里,不讓孩子出去運動了。”6月21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姚明愛心基金會和醫道App共同開設的直播間中,談起了青少年體育鍛煉的話題。張文宏說,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多數人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樣動起來;對青少年來說,也特別需要動起來。
“我對北京的疫情防控是非常有信心的。”張文宏強調。此次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出現了海鮮市場的身影,讓一些人內心嘀咕是否“往日重現”。張文宏說,北京的情況和2020年年初武漢的情況,“已經是兩回事”。“北京這次的疫情,有兩個特點。”張文宏分析,“一個是防控響應的速度非常快。除了最開始的幾例外,后面的病例幾乎都是核酸檢測篩查出來的。二是采取了重點防控措施。哪里出現疫情,就對哪里進行重點防御,整個北京的社會經濟并沒有因為這次疫情停擺。”張文宏說,此次疫情也為社會各界敲響了一次警鐘。國內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想要完全歸零并不容易。只要世界范圍內的疫情還在持續,本土就一定會出現由各種途徑引發的病例。“我們疫情防控所努力追求的,其實是病例接近于零的狀態。”
不能因為病例沒有歸零,就窩著不動了。前段時間的“停課不停學”,已經讓部分青少年的體育運動打了折扣。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回憶,疫情之初,北京市學校體育聯合會精心創編居家體育鍛煉方法《天天鍛煉 戰勝疫情》,上傳網絡,供青少年學生及家人鍛煉。一開始,跟練者能達到10萬,但后來,看的人就越來越少。“這也跟我們長期以來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有關系。”毛振明說。
復課后,他們還發現,很多孩子各方面的體育素質都下降了:視力降了,柔韌度下降了,體形體態不好了。毛振明建議,孩子剛恢復體育鍛煉時,可以針對視力、柔韌度下功夫。他表示,在過渡階段不太提倡讓孩子做耐力型運動,可以做一些對身體負荷不大的力量型運動。
運動,在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看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在孩子居家學習時的每日計劃表里,楊揚特意留出了“身體活動”的時間。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鐘秉樞說,青少年體育運動,確實需要一張時間表。“別老想擠出時間鍛煉,要安排時間鍛煉。”他表示,體育不僅僅能增強體質,更能“以體育人”。就拿打乒乓球為例,短短十幾分鐘的你攻我擋,孩子們就能反復地經歷成功與失敗,反復地得到表揚和批評……他們能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勝不驕敗不餒,學會面對勝利與挫折。
張文宏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為了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要求,可以對體育鍛煉做一些創意設計和改造,或者培養一些新的運動習慣。
“現在大多數地區外出運動的風險都很低。”張文宏說,在空曠環境或在通風條件良好的室內場館,就算是做團體運動,問題也不大。“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是運動時發生了沖撞,大家別對著吼就行。”如今,暑假將至,家長還得留心給自家憋了很久的孩子們,多安排一些體育活動。“盡快讓他們回到正常的體育鍛煉的節奏中去。”張文宏說。(記者 張蓋倫)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