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對此,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陳安表示,這樣做一方面能夠細致了解我國災害的實際情況,有效規避風險,保障人民財產安全;另一方面,能夠明確我國各部門的應急管理能力,科學進行防災減災規劃和部署。最終實現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提升我國整體應急管理水平。
按該通知要求,此次普查分為“前期準備與試點階段”和“全面調查、評估與區劃階段”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落實普查的任務歸屬、開展培訓,第二階段完成調查和評估、編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圖、匯總普查成果。
從自然災害的角度來看,此次普查涉及的主要災害類型包括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基本涵蓋我國常見自然災害的各種類型。對每種自然災害主要進行受災人口、損毀房屋、基礎設施等的調查與評估。
“與人口和經濟普查相比,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參與部門眾多,各部門既要完成所承擔的普查任務,又要與其他部門做好協同,普查任務多、難度大。此外,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堅持‘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在普查數據采集后就立即納入防災減災救災實踐工作,在應急管理中予以應用。”陳安表示。
陳安建議,此次普查應引入國內外自然災害調查評估和綜合統計的先進方法與理論,同時考慮到我國自然災害環境、經濟社會環境、防災減災工作現狀的特點進行數據搜集和深入分析,著重明確全國和區域自然災害的驅動因素及作用機制。此外,還應注意我國自然災害大數據的建設與治理,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在部門協作中采取統一的技術框架,與我國現有自然災害統計報送制度相調和,堅持科學性、系統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原則,讓普查成果實現效益最大化。
“此次普查想要實現從風險要素調查到綜合防治區劃的鏈條式普查,將為各地區、各部門的災害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有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更好的安全與應急文化氛圍。”陳安說。(記者 張雙虎)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