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城市區域作為科技創新主陣地扮演重要角色。記者從北京市昌平區政府了解到,該區的未來科學城已成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之一。
立足未來科學城,為充分盤活區域創新資源,加速產業生態融合,形成產城融合、產金融合、產學研融合的區域產業園區生態,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在5年前成立產業生態投資運營平臺“昌發展”,通過市場化運營手段實現資源的“引進來”“走出去”,從產業與城市、金融、科研等多元融合角度,激發區域科技創新活力。
打造復合型產業園區
昌平區地處中關村核心區和北京北部產業帶,坐擁豐厚的空間、產業、人才資源本應發展一片欣欣向榮,但由于20世紀末大量經濟適用房拔地而起、產業發展速度滯后,結果新“城”未興“業”,導致 “臥城”、“睡城”名聲在外。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昌平區常住人口超190萬,在昌平區域就職人口不足40%,每日外流的“早出晚歸”的不只是“人口”更是“人才”。
如何盤活區域內閑置空間資源、讓本土人才扎根下來,“騰籠換鳥”使區域實現華麗轉身,昌發展在此時應運而生。昌發展在成立之初便沒有按照僅是租賃房屋或粗放式建設開發的簡單模式進行設定,而是基于區域產業集聚及功能區打造的通盤考慮,通過整合利用回龍觀、天通苑等大型社區里的農民勞動力產業安置用房,“就地取材”建設多個主題差異化、定位精準化的產業綜合體項目。
如毗鄰西二旗及中關村軟件園以硬科技為主題的龍域中心、地處沙河高教園以校城融合為定位的奇點中心以及產業互聯網集聚地云集中心、社區公共學習服務中心科教中心、定制化產業總部云智中心等,已形成“群山疊嶂、各有崢嶸”的集群式產業布局,在避免同質化競爭的同時還實現了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及價值鏈提升,也為該地區居住的大量高素質人群提供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便利條件,成為解決職住不平衡、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問題的有益探索。
目前,昌平區已集聚百度、騰訊、京東等BATJ創新生態鏈企業及高精尖企業700余家,入駐企業估值逾300億元。
“基金+基地”,從培育企業到孵化產業
產業空間載體逐步落位,閑置空間被盤活、本地人才駐留有所,當存量經濟升級后,為挖掘、引入更多符合高精尖產業定位的增量企業,昌發展于2016年末開始打造集中央、北京、昌平三級財政資金的母基金體系,通過與真格、君聯、梅花、華蓋、弘暉等專業化、市場化明星基金合作,圍繞醫藥健康、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區域重點產業方向進行投資。
截至目前,昌發展已直接間接投資700余個項目,項目估值逾2700億元,參股基金規模也達到200億元。據了解,現已從區外引入如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小牛電動、AI醫療領域領軍企業深睿醫療等30余家高潛力、高成長企業。
產業發展是核心、引導資本是手段。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昌發展在給予資金扶持的同時,還通過投后服務賦能企業。包括對區域產業資源挖掘、優質項目對接、社會資本引薦、產業生態構建等多個方面,目前投資的諾誠健華已于港交所上市、愛博諾德也正沖擊科創板;九天微星、鎂伽機器人、智行者、鑫精合、深睿醫療、希望組等入駐企業累計融資額近20億元人民幣。
為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昌平區域經濟建設,昌發展創新性地發起設立大健康直投基金,重點支持國家一類原創新藥、國內首個基因編輯技術平臺、國內首個第三代基因測序平臺、醫療健康大數據管理等多個前沿醫療細分行業,填補國內甚至國際相關領域空白。
與此同時,昌發展與多家金融機構聯合發起昌平區金融服務聯盟,將“單一渠道的金融扶持”升級到“產業聯盟式金融支持”,與產業研發服務平臺、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科技金融服務機構強強聯合,為企業提供精準、完整的金融服務體系。
深入產業鏈核心的產業服務
“強化原始創新,增強源頭供給”,隨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進一步落地,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已勢在必行。這對坐擁沙河高教園、生命科學園等科研、人才資源的昌平區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也成為昌發展繼產城、產金融合后在深化已有產業服務領域的又一著力點。
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空間、資本、渠道、企業、市場缺一不可。為更好服務科研創新,昌發展積極鏈接沙河高教園北航、北郵、北師大、中財等知名高校重點學科及重點實驗室,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庫,輔之以組建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幫助科研機構對接企業實現場景落地,同時通過自有的空間載體——沙河高教園校城融合示范基地奇點中心及基金體系幫助科研院所搭建實現從篩選、挖掘、孵化、培育、轉化、落地的全鏈條平臺。
除為企業提供人、財、法、稅等基礎性產業服務,昌發展近些年致力于打造有技術門檻、有市場供需價值的專業化平臺,將服務真正深入到產業的核心環節中。通過參股或控股投資的形式,打造真正實體化運作的產業服務平臺。
其中,全國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進出口公共服務平臺綠通平臺,在本次防疫中發揮重大作用,做到防疫物資即到即提,確保通關“零延時”;科研設施設備和檢驗檢測共享平臺人人實驗,匯集科研服務及質量服務逾12萬項,全面提升社會科技資源利用效率;以基因檢測和細胞治療產業為核心的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已成功引入斯坦福、哈佛、北大等國內外一流科學家創新團隊,面向未來醫療,發展全球精準醫療創新技術;眾智鼎昌人工智能產業孵化平臺、回+安創智能物聯加速平臺為硬科技領域企業提供一站式孵化及加速服務;醫療器械CDMO平臺,為早期科研創新企業整合集小試工藝生產環境、研發CDMO、注冊申報、檢驗試驗為一體的第三方深度服務。
未來的昌平區,將通過未來科學城“兩谷一園”建設,精準布局前端產業及創新鏈條,同時不斷升級生活及居住區的后端支撐,促進區域創新發展。(記者 趙竹青)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