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中科院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方案》)。《方案》明確,將分領域選擇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通過3年試點,探索建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機制和模式,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案明確,試點單位可賦予科研人員不低于10年的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
試點方案明確,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國家設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完成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屬于單位,試點單位可以結合本單位實際,將本單位利用財政性資金形成或接受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委托形成的歸單位所有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賦予成果完成人(團隊),試點單位與成果完成人(團隊)成為共同所有權人。不過方案也明確,對可能影響國家安全、國防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等事關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成果暫不納入賦權范圍,加快推動建立賦權成果的負面清單制度。
方案提出,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可賦予科研人員不低于10年的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科技成果完成人(團隊)應向單位申請并提交成果轉化實施方案,由其單獨或與其他單位共同實施該項科技成果轉化。在科研人員履行協議、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積極進展、收益情況良好的情況下,試點單位可進一步延長科研人員長期使用權期限。試點結束后,試點期內簽署生效的長期使用權協議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繼續履行。
同時,試點單位應建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使科研人員收入與對成果轉化的實際貢獻相匹配。試點單位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按規定給個人的現金獎勵,應及時足額發放,計入當年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不受單位總量限制。
方案還提出,加強賦權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安全和科技倫理管理。鼓勵賦權科技成果首先在中國境內轉化和實施,科研人員將賦權科技成果向境外轉移轉化的,應遵守國家技術出口等相關法律法規。此外建立盡職免責機制。方案還明確了容錯機制,試點單位領導人員履行勤勉盡職義務,嚴格執行決策、公示等管理制度,在沒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免除追究其在科技成果定價、自主決定資產評估以及成果賦權中的相關決策失誤責任。
據悉,該試點方案試點期3年。科技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完善試點工作報告制度,對于試點前有關地方和單位已經開展的科技成果賦權和轉化成功經驗、做法和模式,及時納入試點方案。對試點中發現的問題和偏差,及時予以解決和糾正。(記者 趙超)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