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8點半,解放路副食品茶葉市場開門,朱寶洪拉開了店鋪的卷閘門。
一輛面包車停在店門口,車上下來一位男人,直接走到朱寶洪店里,“這箱是我的貨嗎?”
“對,還有這個,剛采的,送給你們老板。”說著,朱寶洪遞過一個小小的紙袋,里頭裝了一罐剛出爐的西湖龍井。
男人看了一眼,識貨,對朱寶洪道了聲謝。
朱寶洪住在龍塢村,整個家族都在做茶葉生意。
他在茶葉市場租了一家沿街店鋪,主要賣龍井茶(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店里的西湖龍井,都是自產自銷的,產自龍塢村茶山的30畝地:朱寶洪自己占了4畝,其余的則是兄弟姐妹們的。
3月15日,西湖龍井開采。第一撥明前龍井,往往最貴,今年的價格如何?
朱寶洪說,他的龍塢村新茶批發價為每斤2000元,跟去年同期差不多。
商戶們各顯神通,搶抓特級龍井的“銷售黃金期”
解放路副食品茶葉市場位于上城區小營街道佑圣觀路,開了25年。
朱寶洪是第一批進駐市場的商戶,在這一行干久了,積累了很多老顧客,每年一到點,不消推銷,就能等到生意上門。從面包車里下來的男人,就是老顧客派來取貨的。“他前兩天打電話給我,說買15斤龍井茶葉,今天過來拿。”
茶葉市場商戶的交易方式,還保留著老派的模式:觸網營銷的比較少,基本靠一通電話、一條微信就能拍板。
除非是新客或散客,可能會上門貨比三家。所以每家店都放著很多搪瓷托盤,用來擺樣的。
“客人上門提出自己的需求后,我們會針對性地挑出幾款,分別攤在一個托盤上,讓他們觀形聞香,最后做決定。”
朱寶洪的店看著小小的,卻擺放著一套木桌椅——這也是很多茶葉店的標配。說起來,這倒是商家的“生意經”,等客人觀形聞香后,一般還會泡一杯茶請對方品。
干了這么多年,朱寶洪覺得今年的外地訂單跟前幾年同期比,稍微有點減少。“這可能會影響特級龍井茶的銷量。”他說,“如果懂行的客人想買特級龍井送人,一般在清明節前就挑好送出去了,所以留給我們銷售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個月。”
3月16日,朱寶洪家采了今年第一批春茶。3月17日,一家老顧客單位下了單,買了一斤四兩的西湖龍井茶。
招來“熟面孔”采茶工,包吃包住,一天工費140元
龍井茶開采,朱寶洪家招了6名采茶工,其中幾位還是熟面孔。
他說,采茶工到位后,心里很踏實。“我們不用自己操心,村里幫忙招人的。招到的采茶工只有持有綠碼、體溫正常才能進村。我們的6名采茶工現在住在我們家,包吃住,一天的工費是140元,等兩個月的采茶期一過,他們就回家了。”
不同雇主的采茶工有時還會相互幫忙。
3月16日,4名別家的采茶工在忙完后,幫著朱寶洪家采茶。10個人一道,采了10多斤茶青。
茶青送下山,當晚就可以在院子里炒了。朱寶洪家有4臺自動炒茶機,承包了炒茶的頭道工序——青鍋,待回潮后,輝鍋時就用上了手工炒鍋。
“機器炒干茶葉的效率比手工高,但是完全機器炒茶,炒出來的茶葉形狀是扁的。所以最后我們要手工為茶葉收邊、定形,讓它們看起來鼓鼓尖尖的。”
17日上午,朱寶洪帶著炒好的西湖龍井和一些新鮮的茶青,上班去了。
茶葉市場負責人梁俊走到朱寶洪的店里,看到他們拿出來的茶青,疑惑地問:“你們怎么保存的?我摘回去的鮮葉,放了一晚上就蔫了。”
朱寶洪把扁簍里的茶青篩了篩,笑著說:“喏,用這種透氣的竹簍,把葉子攤開放在陰涼的地方就好了。”說著,他還特意強調,“一定不能堆放啊。”
發多少茶農標識,得嚴格根據每戶的茶葉產值估算
在朱寶洪的店里,放著一臺封口機,待客戶選好樣后,就能現場裝袋。
包裝時,有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貼西湖龍井茶產地證明標識,這是認準正宗西湖龍井的方式之一。
朱寶洪說:“茶農標識的發放管得很嚴,要根據每家的產量配發。我們這邊有30畝種茶的地,按照每畝50斤的產量估算,一共發了3000張標識(一張茶農標識代表半斤的量)。”朱寶洪給我看了他的茶農標識,底色是嫩綠色的,上面有二維碼和防偽查詢涂層。這種綠色的標識,是專門貼在西湖龍井茶產地保護區內茶農自產自銷的毛茶上的。
“以前有茶農私自開墾了保護區外的山頭,種上了茶樹,等去申請茶農標識的時候,根本就通不過。茶葉的色香味形跟氣候、土壤環境、種植位置都緊密相關,不同山頭種出來的茶,味道可能就相差很多,所以嚴格管控,才能保證西湖龍井的質量。”梁俊說。
賣茶葉的商鋪占2/3,市場為大家免去兩個月租金
1994年,解放路副食品茶葉市場開始試營業;1995年,正式開市。
在茶葉市場興起前,杭州的茶農基本在馬路邊上擺攤。每到新茶上市,茶園附近的路邊總能見到販夫走卒、富商大賈,聽到南腔北調。但馬路市場是無證照經營,衛生、治安、交易秩序容易出現漏洞。
解放路副食品茶葉市場開在杭州的市中心,占地約2000平方米?,F在,市場2/3的商鋪都在賣茶葉,剩下的1/3賣茶具、炒貨、喜糖。
茶葉商鋪的經營類別各有側重,主營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菊花茶、小青柑的都有。商戶雖算不上來自天南地北,但主要分成兩大流派,一是杭州本地派,二是福建茶商派,福建茶商多賣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駿眉。
“跟創立初期相比,現在的業態清爽多了。”梁俊說,“以前可能用‘農貿市場’來形容更貼切,曾經還賣過油鹽醬醋。”
但是,昔日的人氣更旺。最熱鬧的時候,市場里站著很多戴紅袖章的人,得拿著大喇叭維持秩序。后來,市場受到了商超和線上電商的兩波沖擊,很難再出現“人擠人”的盛況。
今年,為了降低疫情對商戶的影響,市場免收2、3月份的租金,已經開門的101家商鋪都已完成申報。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