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80位檢測“大白” 守滬戰疫

2022-04-24 09:25:22    來源:河北新聞網    

上海市政府公眾號“上海發布”4月22日發布信息:上海疫情已連續幾天呈下降趨勢,浦東、閔行等6區近三日總體疫情持續下降;每日新增感染者特別是社會面新增感染者逐步下降,封控區逐步縮小。

核酸篩查是快速發現病毒感染者,以便對其進行隔離、有效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關鍵舉措。4月16日開始,上海展開為期6天的大篩,此輪大篩任務艱巨,一支特殊的“大白突擊隊”——河北支援上海核酸檢測工作隊目前已完成核酸檢測55萬余管,為支持上?!皯鹨摺弊龀鲂仑暙I。

河北援滬“氣膜方艙”:

兩天投入使用,戰力不斷升級

河北支援上海核酸檢測工作隊于4月3日集結成隊,當晚7點乘坐兩架包機到達上海虹橋機場。

工作隊成員180人,來自河北省105家醫療機構。

達到上海的第二天,工作隊即對接上海方面,在浦東外高橋保稅區的一座空曠廠房中,開始建設一座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即隊員們所稱的“氣膜方艙”。

這座方艙的所有設備和工作人員都來自河北,它的建設僅僅用了兩天時間。4月6日上午8時,河北援滬核酸檢測團隊開始接收第一批上海市的核酸檢測標本,當天共檢測1.7萬余管。

“接下來我們可能會有連續幾天的任務,三班循環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大家要做好隨時進艙的準備,抓緊一切時間休息,保持體能,迎接挑戰!”這是工作隊總領隊、河北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馮志山,4月5日清晨發在工作群里的一條信息。

發現換班交接頗費時間,工作隊就調整班次,由4組輪替改為3組。這樣,交接的次數少了,每組工作時間也能延長。

上午的采樣會在中午12時送到,一組進去,晚上8點才能出艙;然后二組進去,次日早晨6點或8點出艙。如此,三個組如車輪戰,把設備的效率榨到了極致,而人的忍耐力也不得不隨之提高。

進了方艙的“大白”們,幾乎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提取”是個簡單動作:按下加樣槍從試管中提取標本,轉到提取板上方對準,再按下槍釋放標本。然而就是這個簡單動作,“大白”們緊張操作一天,手指都會腫起來。眼睛一直對著白色提取板,往往讓他們出艙時眼前一片模糊,需要花點時間才能適應實驗室外的光線和顏色……

兩周時間,這支隊伍的“戰斗力”不斷升級:從1.7萬到3.5萬,再到5萬、6萬、7萬……截至4月22日上午8時,河北支援上海核酸檢測工作隊已累計完成核酸檢測55.1249萬管,為上海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白”也“內卷”:

突發任務搶報名,10分鐘成立突擊隊

4月16日開始,上海在全市開展核酸檢測“大篩”,各省援滬核酸檢測工作隊的任務進一步加量。

4月17日晚上,河北支援上海核酸檢測工作隊突然接到上海對接人員的緊急求助,想讓該隊增援一下,晚上再做一批標本。

夜班隊員剛剛進艙工作,白班隊員出艙還沒來得及休息,另外一組明早進艙,而這個新任務可能要持續到凌晨一兩點鐘——安排得嚴絲合縫的值班表,哪能再抽出人手?

總領隊馮志山也明白,不是很重要、很急迫,上海方面也不會向他兩次提出這樣的求助。于是,他只好一面“拒絕”,一面在河北支援隊的工作群里說明情況,看能不能召集起一個臨時突擊隊,加班完成這項工作。

“報名”“我可以去”“報名”“我去”“報名”“報名”“報名”……

“一組、二組的同志,請讓一讓,我們三組怎么也休息了大半天兒了,你們好好休息,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三組請纓”“三組請纓一起去,我們配合默契”……

沒有豪言壯語,10分鐘之后,臨時突擊隊成員名單確定。20分鐘后,上海市對接人員在協調外省支援核酸檢測方艙運行的工作群里宣布:河北突擊隊來了!并留言:“多檢一管、多助一人!幫助浦東加快檢測速度,我們向河北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你的逆行我的榮耀:

沒有自私的勇士,只有團結的力量

“這支隊伍的成員雖然年輕,但許多人已經身經百戰。”

譚鶴來自河北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他不善言辭,卻是工作隊里的一個“傳奇”:從2020年7月參與支援新疆抗疫以來,譚鶴有一大半時間都在支援外地抗疫。

2020年初武漢疫情,譚鶴第一時間遞交了援鄂志愿書,醫院考慮到當時需要檢驗科骨干盡快完善本院的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及工作流程,沒有批準他的請求。2020年7月新疆疫情暴發,譚鶴又第一個表達了志愿,并隨后作為河北省人民醫院唯一代表,遠赴新疆支援抗疫。2021年9月,譚鶴隨河北支援隊到哈爾濱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天津疫情暴發后,他又隨馮志山領隊赴天津抗疫。后來兩人兵分兩路,一路北上燕郊、一路南下雄安,在兩個陣地上聯手與疫情作戰。隨后,衡水、邢臺、滄州……“這不滄州疫情穩定才幾天嘛,又跟我們到了上海支援?!瘪T志山說。

支援工作隊里許多成員,或多或少都有與譚鶴有相似的經歷,他們來到上海,面對迄今為止最大的考驗,堅定如初。而他們身后,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持他們。

“我感覺我是自私的,小女兒剛過滿月,大女兒因為疫情幼兒園停課,現在最需要我在身邊照顧?!边@是支援隊里一位醫生發給隊友的微信,但他隨后又說,妻子開解他:“我們兩個都是黨員,又都是醫務工作者,我們不去,誰去?”

行唐縣人民醫院的宇文珍,公公有殘疾,腿腳不方便。但是聽說她要去上海支援抗疫,公公婆婆都表示支持。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需要老人接送,公公怕她惦記,特意寬慰她說,哪怕來回騎車一個小時,自己也非常樂意接送孫子。

滄州市中心醫院于倩的兒子6月即將高考,但她還是在單位接到援滬任務后,第一時間報了名。丈夫支持她,一有機會通話或視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你平安健康地回來,別的無所謂,你不用有任何擔心?!?/p>

康利安的父親1976年在唐山古冶當兵,對大地震后祖國各地的支援行動印象深刻,他對兒子援滬抗疫非常支持。

劉喜雙的兒子才5歲,卻會為她打氣:“媽媽你放心,我會照顧自己,我聽話,你要加油,等你回來!”他還跟媽媽講悄悄話,“我有好吃的都給你留了一點”,瞬間讓這位堅強的母親破防落淚。

滄縣疾控的姚春雨原定于4月17日拍婚紗照。4月3日接到支援上海的通知后,她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讓她沒想到的是,攝影店得知她是因為支援抗疫而推遲拍攝,不僅當即同意,還很暖心地表示,等她回去后會盡快為她安排檔期。

“既然選擇援滬,就已經做好了坦然面對高風險、高強度(的準備),無怨言。為了上海早日清零,也為了咱們凱旋,開足馬力使勁干?!焙颖笔∪旱暮闻d娟在工作群里曾這樣與方艙中的戰友們相互鼓勵。她的伙伴姚春雨則這樣表達心聲:“雖然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去,不知道婚禮能否如期舉行,但我覺得守滬之行,也是我們愛的表達?!保ㄑ喽既诿襟w記者劉采萍)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