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在家 不妨讓孩子當“小老師”

2022-01-12 14:11:56    來源:廣州日報    

“雙減”政策明確,小學階段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不得組織紙筆考試。但有的家長認為,中、高考還在,“雞娃”不能停。沒有作業和考試,家長怎么知道孩子到底學得怎么樣?難道要等中高考才來拆“盲盒”嗎?為此,廣州市家庭教育名師為小學低年級和學齡前兒童家長們答疑解惑。

問題1:“雙減”后,小學低年段沒有作業和考試,只能等著“拆盲盒”?

廣州市賴海虹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雙減”讓教育回歸家庭,讓橋歸橋,路歸路。學校是提供一致化學習的地方,但家庭,才能實現個性差異化的自主學習。孩子們課業負擔減輕了,空余時間寬裕了,就讓孩子多運動多閱讀多做家務?;丶液笈c孩子玩一個游戲,讓他做小老師,把當天的學習內容教會爸爸媽媽,給爸爸媽媽出卷出題,考考爸爸媽媽。這種復述,就是費曼學習法,一個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

同時,這也是多么好的親子活動,增進了親子關系,還能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問題2:“雙減”政策下,很多學前銜接班都沒有了,幼兒園會提前教一些小學的知識銜接一下嗎?比如拼音算術等。

廣州市黃文娟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雙減”政策明確要求不得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培訓班等名義,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這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是有利的:一是家長有時間和空間培養好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二是家長能夠根據孩子的意愿,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三是促進幼兒園、小學加強幼小銜接工作,父母既能省心省力,又能給予孩子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廣州市周麗霞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學前教育階段,我們應該注重孩子動手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一味想給孩子灌輸知識是不明智的。在幼兒園,我們會給孩子們創設輕松愉悅的游戲和學習環境,讓孩子無拘束地進行游戲和探究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這有助于孩子未來的學習,也有利于孩子們今后的全面發展。

問題3:孩子一年級時會有一些免費APP來給學生訓練口語,現在不允許老師布置,孩子對英語特別陌生,單詞都讀不出來,怎么辦?

廣州市劉映桃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具有與傳統學習方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實用有趣,但也存在了很多問題。首先,對孩子的視力影響會比較大。其次,孩子的自律性不強,容易沉迷于電子產品等。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還是不建議用APP給學生布置任務。我們老師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引導和指導孩子如何鞏固詞匯和學過的知識,如:以“卡片式”、“繪畫式”等多層次、多形式設計作業,既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又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家長也需要站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問題,找一些趣味性強的活動來取代電子產品的束縛。

問題4:我們要不要給沒有書面作業的孩子自行加作業呢?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呢?

廣州市賴海虹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一二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作業,不理解作業應該怎么做,需要用“陪”的方式幫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家長要盡可能多地陪伴,而且是要高質量地陪伴,目的不是學習更多知識點,而是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一二年級不允許留書面作業,我們就更加不需要給孩子額外加練習,建議花更多時間進行親子閱讀,因為親子閱讀中積累識字量,提高理解能力和專注力,并在陪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多進行互動,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又能促進親子關系,可謂一舉多得。

問題5:現在一二年級的學生回家不用寫作業,老師是不是不需要改作業了,那孩子的學習效果如何檢驗呢?

廣州市黃潤帶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老師肯定是要改作業的。根據要求, 一、 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課外作業。可結合教學內容布置 20 分鐘以內的與學生學習、生活相聯系的聽說型、活動型作業。因此學校多次開會研究制定了作業的管理措施,所以教師布置作業都是精心設計的,作業追求的是減負增效。學生們每天在學校都有相應的練習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老師們都會及時評改,并且對作業有錯的學生進行當面的輔導。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其實就是學生舒心、教師盡心、家長放心的有力證據。

問題6:在“雙減”政策下,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著重點是否會有所調整?

廣州市周麗霞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雙減”政策出臺后,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在探究如何利用好園內資源,讓孩子更高效學習、主動去探究、專注于游戲。我們覺得,與知識技能的教授相比,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更重要。我們的課程設置依然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融入到游戲中,讓孩子們多感知、多操作、多探究,真正享受游戲、感受成長。孩子們每天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區域活動。

另外,孩子們每天都可以在幼兒園的山坡上、在樹屋里、在面包車里、在小水池中、在秋千上,無時無刻的探索,隨心所欲的觀察。讓環境“發聲”,也就會讓教育發生。讓孩子們在幼兒園有目的的“玩”,在“玩”中“學”,“學”中“玩”,老師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保護孩子們的天性和好奇心,遵循自然,靜待成長。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