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對唱、竹竿舞、搶花炮、拋繡球……4月14日是農歷三月初三,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歌圩,來自全國各地賓客會聚廣西南寧,盡情體驗壯族民俗文化風情。
在廣西,趕集又稱“趕圩”。當天,2021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游節在南寧市武鳴區舉辦,前來趕歌圩的賓客將通往節慶現場的道路擠得滿滿當當。
武鳴區是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被眾多專家學者譽為“中國壯鄉”。從1980年起,武鳴區每年都舉辦的“三月三”歌圩,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歷史最久的民族歌圩。
“人如潮來情如海,壯鄉三月歌舞喧。”在歌圩表演現場,數百名演員手持繡球起舞,演繹“千年壯歌”,或敲響壯族銅鼓,鼓聲齊鳴,錚錚入耳。觀眾被歡樂的氣氛感染,紛紛跟著山歌合唱,整個現場沉浸在歌海之中。由2021名壯鄉兒女用壯語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掀起了當天演出的高潮。
隨著竹竿舞、武術展演、非遺項目展演、搶花炮、山歌歌王競賽等十余個大型活動項目陸續開展,一幅盛大的“壯鄉歌海”美景展現在游客面前。其中,山歌擂臺賽吸引了來自云南、湖南、貴州等地的參賽者,意欲與廣西選手一決高下。
“三月三”也是少數民族男女對唱山歌、以歌會友、以歌傳情的日子。如今壯鄉民眾唱山歌,已不再拘泥于山坡或草坪上對唱,在歌圩現場通過手機網絡可以即時與全國各地的山歌手歡樂開唱,與廣大山歌愛好者共襄盛舉。
以“壯族三月三”為契機,全國百名主持人也積極前往南寧趕歌圩。福建音樂廣播的主持人鄭漪說,“第一次體驗盛大的壯族歌圩感到十分震撼,壯族的語言、歌舞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福建也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希望兩地少數民族間多加深交流,共同歡慶三月三。”
“這次趕歌圩讓我了解到壯族文化,民眾能歌善舞,美食眾多,尤其是我看到很多小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完好地將民族文化傳承下來,讓我感到十分欣喜。”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樂之聲主持人武金鑫說。
南寧市武鳴區人民政府區長陳文勝表示,“壯鄉歡歌唱響,幸福生活踏歌而來,希望憑借‘三月三’平臺,傳承壯民俗傳統,加快推動中國壯鄉文化發展。”(林潔琪 林浩)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