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賬1800元,備注:寶貝去買手機”“轉賬520元,備注:生日快樂”……羅女士的丈夫在幾年內給另一女人多次轉賬,金額多為520、1314、188、666等,還有部分大額轉賬,共計20多萬元,羅女士訴至法院要求對方返還。
這些款項到底是贈與還是出借?一審法院判決,返還羅女士8685.69元及利息,二審判決卻出現“反轉”。
丈夫多次給女同學轉賬520、1314元
(相關資料圖)
羅女士與張男(化名)于2006年登記結婚,而張男與徐女(化名)是同學關系。2022年5月,羅女士將丈夫張男、徐女兩人告上法庭,稱張男在婚姻持續期間,將婚姻共同財產私自贈與徐女,該行為違背公序良俗,應認定無效。
一審時,羅女士提交了張男支付寶刪除的流水記錄,發現張男、徐女自2018年開始有轉賬往來。其中2018年3月8日張男轉賬1800元給徐女,備注“寶貝去買手機”;2020年7月7日轉賬131.4元、520元、2000元;2021年1月13日轉賬給徐女520元,備注“買衣服穿”;2021年7月12日轉賬給徐女800元、520元,備注“生日快樂”等,以上數額合計為8371.4元。
在羅女士提供的記錄中,除了上述有備注特殊含義的轉賬,還有部分大額的轉賬支出。
羅女士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徐女與張男建立的贈與合同關系無效;徐女返還不當得利款項244001.42元,并以244001.42元為計息本金。
一審認定贈與金額為8000余元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系贈與合同糾紛,立案時確定案由為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應予以修正。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因此,羅女士應就張男轉賬給徐女的款項性質承擔舉證責任。
本案中,羅女士提交了張男轉賬給徐女的記錄中,張男明確表示有16萬元為出借款,徐女已付還部分,尚欠約9.5萬元。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中詳細列明有特殊含義的轉賬數額和購物付款,張男已明確表示為贈與,金額合計為8685.69元,應認定為張男對于徐女的贈與。其余的轉賬記錄,張男認為系出借款,由于羅女士無法舉證該款項性質為贈與款項,故此,無法認定為涉案贈與金額,應由羅女士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責任。
對于張男已明確認為屬于借款關系的轉賬款項,應由其夫妻另行主張權利。張男在婚姻持續期間,未經羅女士同意的情況下,將共同財產私自贈與徐女,且該贈與行為違反了公序良俗原則,應認定該贈與行為無效,故此,羅女士主張徐女返還贈與財產,符合法律規定,依法應予以支持。
為此,一審法院判決,徐女返還羅女士8685.69元及利息,駁回羅女士的其他訴訟請求。
未經同意贈與夫妻共有財產
二審認定全部贈與無效
一審判決之后,羅女士不服提起上訴,稱徐女、張男的不正當男女關系在2018年5月以前就已經開始,至羅女士提起本案訴訟(2022年5月初)仍然存續?;谛炫?、張男的非正當關系,結合極為頻繁的非正常紅包、轉賬記錄,應認定羅女士完成了舉證義務,其主張的事實成立,徐女應返還全部款項。
2023年3月15日,汕尾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張男對徐女的贈與行為是否有效。
張男未經羅女士同意,將夫妻共有財產贈與徐女,侵害了羅女士的合法權益,其贈與行為無效,徐女獲得的款項應予返還。經核算,張男通過支付寶轉給徐女的轉賬238096.88元以及淘寶花費324.29元,合計238421.17元,應認定為張男的個人贈與,徐女應予返還。
張男雖主張其中160000元為出借徐女的借款,并且徐女已付還部分,但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對其主張不予采信。為此,汕尾中院于2023年4月20日作出改判,徐女應返還羅女士238421.17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魏麗娜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