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老人去世,生前卻并未訂立遺囑,留下的一百多平方米自建房由誰來繼承?近日,發生在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平西村的這起繼承糾紛案開庭,與以往庭審不同的是,庭審地點就安排在村里進行。“我們選擇在村里開庭不僅是為了方便當事人,更是為了充分借力村干部熟悉村里情況來協助調解,同時,在熟悉的村子里開庭也有助于為調解工作的開展營造較為緩和的氛圍,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本案經辦法官說道。最終,經當庭調解,案件得到圓滿解決,既解開了案件的“法結”,更解開當事人的“心結”。
今年年初,何某(化名)去世,留下了一棟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的自建房。由于何某生前未立遺囑,其配偶田某(化名)及三個成年子女何某甲、何某乙和何某丙等四人就房產繼承問題產生了糾紛,何某甲遂訴至法院。
通過與當地村委會干部溝通,法官了解到當事人之間關系一直不錯,只是因父親遺留的房產處于拆遷征收范圍,兄弟姐妹之間因利益沖突才起了矛盾。因當事人之間并非積怨已久,法官判斷該案存在較大的調解可能,就在開庭前多次致電各當事人,但仍未能達成調解協議。既然電話調解存在阻礙,法官遂結合村子情況及案件實際調整思路,與雙方當事人協商,并征詢了村干部的意見,決定將該案的庭審安排在村里進行,以更充分開展調解工作。
“現在開庭!”臨時搭建的簡易法庭里,國徽高懸,兩張方桌拼成了簡易審判臺。隨著清脆的法槌聲響起,法官按照審理程序開展庭審。查明基本事實后,法官本著“調解優先”的思路,從村子里的變化聊起,引導當事人回憶兒時的經歷,感慨父輩的付出和期許,從而讓雙方重溫親情的美好與珍貴。
經當庭調解,當事人就何某房產繼承問題達成了調解,當場簽署了調解協議。“一攬子解決家庭成員內部矛盾的現場調解是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糾紛化解方式。作為家事法官,我們既要解開案件的‘法結’,更要解開當事人的‘心結’。”
“法官,我兒媳婦跟我兒子離婚后,把孫子帶回了老家,一直不給我們看,我兒子還要按月付撫養費嗎?” “法官,我爸爸過世后我叔叔一直找我,要分我們家的承包地,因為我們村要拆遷了,這個有道理嗎?” “法官,外嫁女不能繼承父母的遺產嗎?村規民約可以限制嗎?”……庭審結束后,前來旁聽的村民群眾紛紛圍住法院工作人員,進行法律問題咨詢。
法官在耐心解答村民提問之余,還講解了婚姻、繼承、撫養、贍養等村民們較關注的法律知識。“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在村里公開審理案件并開展普法宣傳,還可以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據介紹,“百花齊放”家事巡回審判這起繼承糾紛是花都法院花山法庭作為家事審判專業化法庭審理的眾多家事糾紛中的一起,而此次的巡回審判也拉開了花山法庭2023年“百花齊放”家事巡回審判及普法系列活動的序幕。花山法庭正全力打造“花系列”家事審判品牌,“百花齊放”正是家事巡回審判及普法系列活動的品牌。接下來,花山法庭將繼續本著“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理念和人民法庭“三個便于”“三個服務”的工作原則,扎實開展家事巡回審判及普法宣傳,把公平優享的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以更實舉措踐行司法為民。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章程 通訊員:花法宣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