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齊聚廣州,共商數值天氣預報發展 天天報道

2023-04-18 15:34:36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廣東天氣復雜多變,精細化氣象預報的需求日益凸顯,而推動高分辨率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是方向,更是出路。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舉行了十周年高端論壇,多位專家院士齊聚廣州,共商數值天氣預報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共謀大灣區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建實驗室:高位推動 打造創新平臺硬實力

林茂鳥有歸。2012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先生倡議下,中國氣象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簡稱“實驗室”)。十年來,實驗室致力于發展適合華南特點的數值預報技術方案,在三維參考大氣構建、高精度差分方案、雷達資料同化應用、海陸面邊界層方案、對流尺度集合預報系統等方面攻堅克難,取得多項技術突破。

“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前期研發,受到過很多困擾。”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原總工程師、我國自主研發數值天氣預報系統GARPES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陳德輝研究員坦言。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制成我國第一個多層熱帶數值預報模式。在80、90年代,經歷了正壓模式、TL6、TL10等模式的研究及業務運行,2001年國家團隊正式加入,自主發展我國新一代數值預報系統GRAPES。2005年,基于GRAPES模式建立了南海臺風模式CMA-TRAMS和中尺度區域CMA-GD模式,雖然已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績,但對比先進國家仍有差距。

2013年,實驗室成立后,重點開展稠密資料同化技術、熱帶高分辨率模式動力框架、適用于熱帶地區的物理過程參數化方案、面向華南的高分辨率集合預報以及熱帶海氣耦合模式技術等研究工作,提升預報的科學性。

提前6天準確預報2022年首個登錄廣東的臺風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2022年首個登陸廣東的臺風“暹芭”,CMA-TRAMS提前6天準確預報它在南海中部生成。“歐洲中心數值模式(EC模式)沒有報出有臺風,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預報的生成地點明顯偏東。”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梁巧倩說。

除了在提前量上“表現出色”外,CMA-TRAMS在路徑預報上也優于其他模式。最終,“暹芭”登陸茂名電白,與預報結論十分接近,而EC模式預報的登陸點一直是在雷州半島。在降水預報上,廣東模式預報的降水量級和降水落區均比EC等模式更優。廣東3公里快速更新同化數值預報系統模式(CMA-GD)多次預報達到超閾值降水,降水極值點與實況較一致。

根據2023年第十屆全國臺風及海洋氣象專家工作組評估結果,CMA-TRAMS模式2022全年臺風路徑和強度預報模式首次優于歐洲中心,這是歷史性的進步。另外,基于CMA-GD模式研發的百米級高分辨率分鐘級資料同化模式系統,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了精準的賽區氣象預報。高分辨率模式也為光伏、風能等新能源企業和中海油、南方電網等地方重要產業建設提供了數值預報支撐。

“未來,數值預報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將充分利用數值預報國省合作機制、泛珠三角區域數值預報合作研發和粵港澳氣象科技合作交流等機制,繼續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為推動熱帶區域數值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 實驗室主任馮業榮說。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春林 通訊員王天巍、吳凱昕、屈靜玄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