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中國,千年商都,再迎萬商云集。
4月16日下午,在廣州市越秀區、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廣交會主辦方)的組織下,“走進越秀——廣交會商務考察團”來到越秀區,參加“蘭緣盛薈”文化旅游藝術周活動,交流商貿投資訊息,感受千年商都文化與現代商貿大勢的交匯與碰撞。
(相關資料圖)
聽古琴、賞粵劇…考察團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數十名考察團成員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地。來到“蘭緣盛薈”活動地,考察團嘉賓置身于嶺南園林——廣州蘭圃,品味聆聽古琴、橫笛等傳統民樂演奏,觀賞粵劇演出、體驗燃香品茗,穿上傳統戲服、提筆揮毫。
之后,考察團來到越秀區萬菱廣場。剛一進入,就好像置身于小商品的海洋。嘉賓饒有興致地參觀著琳瑯滿目的商品,不時與廣州市玩具和禮品協會等負責人熱切交談,遇到感興趣的商品便拿起把玩觀察,詢問價格、貨量等信息。幾番熱烈交流下來,不少嘉賓已與感興趣的商戶和協會互留了聯系方式。
夜幕降臨,考察團一行來到大沙頭登船夜游珠江。涼風習習,嘉賓紛紛走上甲板,向遠處眺望。珠江兩岸燈火通明、車水馬龍。街邊的食肆大排檔正熱火朝天,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煙火氣。
走進越秀,發現商機
李建惠是萬菱廣場的一位商家,他在萬菱廣場已經營了19年,主要經營空氣凈化器、香薰等產品,大部分客戶都遠在海外。據他介紹,廣交會全面恢復線下展和越秀商務考察團的到來,讓他可以與老客戶重聚,也迎來了新客。就在考察團來訪當日,他就與考察團的一位巴西客商互留了聯系方式,之后將詳細對接商品需求。
據了解,萬菱廣場坐落于越秀區海珠廣場片區,集聚了1500多戶商家、1200多萬種商品,年成交額近百億元,供應著全國約三分之一的玩具、花藝裝飾、家居飾品等產品,向外輻射全國100多座城市,觸達連通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越秀區商務局的支持下,萬菱廣場成功獲批成為廣州市市場采購貿易集聚區拓展市場,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為商戶簡化申報流程、落實增值稅免征不退等多項利好,針對市場商戶“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出口需求提供專門便利,成功為境內商品和境外企業開辟出更加寬廣的出海通道。
馬來西亞一直是中國各類小商品的重要外銷目的地。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市場動向,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會長盧國祥帶領十幾家馬來西亞企業專程組團參加廣交會和本次考察團活動。他介紹:“一直以來馬來西亞與中國、與廣州都保持著良好的經濟、人文往來。今年馬來西亞旅游局啟動中國路演,首站就選在廣州。除了旅游,馬來西亞與廣州在商品服務貿易、企業投資等方面均保持著非常密切的交流。每年大量的箱包、五金、家用與廚房用品等商品通過廣交會進入馬來,并廣受歡迎。另一方面,馬來企業也常常通過廣州進入中國市場,因為不僅兩地文脈相親,廣州更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與政策環境。這次組織企業參加越秀廣交會考察團活動,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增加兩地企業的交流,幫助企業發現商機、促成合作。”
千年古城展現國際魅力
越秀區是廣州建城以來從未偏移的城市中心,見證著廣州出海貿易、走向世界的光輝歷程,也積淀了無數輝煌燦爛的嶺南文明。
當日下午,在廣州蘭圃,越秀廣交會商務考察團隔著幽幽小徑便聽到了歡快悠揚的樂曲,移步前行,豁然開朗。開闊的草坪上、高大的落羽杉蔭下,十余名少年兒童正專注地演奏著提琴,《花好月圓》的弦音時而清脆,時而柔美,一旁的青年樂手不時擊打手碟進行伴奏,為樂曲增添更加豐富的層次。
考察團繼續前行,一座筑于山石之上的小巧園林——芳華園映入眼簾。芳華園面積不足一畝,高度差不過十米左右,卻巧妙運用建筑空間和水石花木,通過輕巧明朗的布局呈現南方自然山水勝景。嘉賓所在的山石小亭與烏墻黃瓦的碧臨舫之間所隔一池曲水,綴以奇石漫點、小橋相連,不可謂不精巧。據悉,該園早在1983年曾代表我國參加慕尼黑國際園藝展覽并獲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金獎和聯邦德國園藝建設中央聯合會大金質獎章。
拾級而上,側望去,粵劇表演者在碧臨舫中臨水照鏡,正緊鑼密鼓地換裝并準備下一場演出。考察團嘉賓依山隔水望去,演員們舞袖翻飛,身姿似行云流水。一曲舞畢,嘉賓們經石橋來到碧臨舫,與表演者面對面交流。
之后,嘉賓先后來到同馨廳、國香館。沿途恰逢太湖石上古琴演奏,正是一曲《高山流水》。琴聲悠揚而高亢,如登峨峨泰山、如臨洋洋江河,引得嘉賓不時擊掌贊嘆。國香館內,馨香裊裊,書畫大師瀟灑揮墨,讓各國嘉賓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傳統書畫文化和品香特色。
蘭圃之行是越秀這座千年古城展現自身人文風采的縮影。今年,越秀區明確提出實施城區品質提升行動、文化強區建設行動、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智慧城區強基行動四大行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越秀。未來,隨著四大行動的推進,越秀區將進一步優化城市色彩、建筑形態、立面風貌塑造,以廣州傳統中軸線申遺工作為串聯,加強城脈、文脈、商脈保護傳承,持續擦亮騎樓連廊、廣府美食、迎春花市、廣府廟會等文化名片,深化文化價值闡釋,講好文化故事,讓文化可感可知可體驗。
古越今秀,與世界共振
廣交會被譽為中國外貿經濟的“晴雨表”。1957年,第一屆廣交會誕生于流花湖畔的中蘇友好大廈。在之后的1974-2008年,廣交會依托于新落成的流花展貿中心、廣州火車站以及周邊的良好配套不斷發展壯大。繁盛的商貿交易、便利的交通往來令流花地區成為廣州的對外交通樞紐、對外貿易中心。
此后隨著時代的發展,流花展貿中心如今已變身為集中小型專業展會、時尚生活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生活中心,成為廣州西部商旅文融合發展新名片和時尚消費展集聚區。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交往熱潮涌動。作為廣州的重要組成部分,越秀區始終與國家同頻,與世界共振。
截至目前,越秀區已與法國巴黎市第八區、德國法蘭克福市北方區等十余個地區締結友好合作交流關系或簽訂備忘錄。來自全球各地的外資企業在此匯聚并蓬勃發展。法國最大的會展公司——智奧會展集團與廣州市城投集團在此共同設立專業會展運營企業,負責越秀國際會議中心等專業會議會展場館運營。
今年以來,隨著會展業回暖復蘇,第四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中國(廣州)餐飲產業招商大會暨投融資合作交流展、讀懂中國、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閉幕式等重磅商務、對外交流活動接踵而至,中國精準醫學領域標桿盛會——精準醫學大會、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等眾多高層次學術、行業活動也紛至沓來。
越秀區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越秀廣交會商務考察團活動于2017年啟動,為本土企業和商品走出去提供了一條重要渠道。越秀區積極推進會議會展發展,不僅僅是提升貿易成交額這么簡單,而是通過廣交會這一平臺,搭建中外溝通渠道,幫助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將商品的流通擴展到人、信息、文化的溝通和交流,延伸至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相互碰撞,幫助中國產品、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向全球。”
信心比黃金更珍貴。會議會展業的復蘇不僅僅是人和物的匯聚,更加是信心的重塑。一場場高端會議的興辦,不僅為越秀帶來世界的發展需求、重要觀點和未來趨勢,也將越秀名片傳向全球,為激發老城市新活力貢獻越秀力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鉆瑩 通訊員:翟曉雪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