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春長在,美麗羊城花盛開;通四海,新朋老友八方來;向未來,要讓世界更精彩;敞開懷,廣交天下都是愛!”4月15日晚,原創音樂劇《廣交天下》在廣東省友誼劇院隆重上演。這是廣東首部廣交會題材的舞臺藝術作品,為當日正式開展的第133屆廣交會獻上了一份青春時尚的禮物。劇中展現的廣交天下、萬商云集、以誠為本的中國情懷引發了現場觀眾的深深共鳴。
音樂劇《廣交天下》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珠江電影集團出品,珠影樂團、珠影廣州歌劇院、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共同演出。據悉,4月16日—18日,該劇將繼續在友誼劇院精彩呈現。
(資料圖片)
跨越66年的中法愛情故事
大幕開啟,當廣交會大門向世界敞開,一個跨越66載的故事,就此展開。
1957年春,首屆廣交會開幕前夕,廣州的中蘇友好大廈里,青年喬誠在師父鐘國強的帶領下,熱火朝天地參與廣交會的籌備工作;同一天,開往廣州的列車上,年輕的法國商人伊莎貝拉熱切期盼著這場盛會……廣交會上,熱心的喬誠巧遇伊莎貝拉,兩個不同國度的年輕人因為香云紗巾相知相戀,卻陰差陽錯斷了音信……2023年廣交會,在孩子們的幫助下,相望一生的兩位老人終于得以重逢。
《廣交天下》以劇中主要人物的人生軌跡為縮影,將人物命運與廣交會的發展變遷緊密結合,帶領現場觀眾回顧了廣交會66年的輝煌歷史。該劇導演兼編劇閆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查閱廣交會歷史資料時,我們發現了不少類似的故事,于是構建了這樣一個曲折感人的愛情故事。”
劇中的香云紗品牌設計師名為“喬一諾”——喬誠將對伊莎貝拉一生一世誓言的守候,寄托在養孫女的名字上。正如劇中所展現的,廣交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大家一諾千金,信守承諾,實現“廣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夢想。
《廣交天下》既是“廣州”的“廣”,更是“廣交朋友”的“廣”。正如該劇主題曲《廣交天下都是愛》所唱,廣交會不僅是經貿往來的平臺,更是溝通中國與世界的紐帶,“大家在這里做生意,交朋友,產生情感。”珠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音樂劇《廣交天下》出品人王垂林如此表示。
多元嶺南文化元素交織的底色
舞臺上,喬誠與伊莎貝拉一同在春日的芬芳中游歷廣州,品鑒粵菜,賞聽粵曲……滿滿的“廣州味道”。《廣交天下》以“情”為切入點,愛情、親情、友情,多線敘事讓人共鳴,而粵劇、粵菜、香云紗等多元嶺南本土文化元素就是該劇的底色。劇中,就是由一條香云紗絲巾,連接起相隔萬里的兩個人的情感世界。
劇中,上下九、流花展館、花城廣場等城市地標相繼呈現,讓觀眾“穿梭”歷史,感受羊城古今魅力。劇中的兩代人都到訪過廣州西關上下九。舞臺上,上下九騎樓、步行街的雞公欖、艇仔粥……這樣生活化的場景非常“廣州”。這時候,舞臺上響起的音樂,也融入了廣東小調《賣雜貨》的曲調,充分展現了廣州的人間煙火氣。
著名作曲家杜鳴將多元音樂風格融入《廣交天下》的創作之中。全劇一共有32個唱段,綜合使用了廣東音樂、百老匯、布魯斯等不同風格的音樂元素,用多元音樂去表現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這也很符合廣交會和廣東人本身的包容氣質。
現場交響樂隊是該劇的一大亮點。杜鳴表示,現場交響樂隊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國際上也會用交響樂隊和電聲樂隊一起做音樂劇,“廣州是國際大都市,我們廣州做出來的音樂劇也應該跟世界接軌,具有世界性。”杜鳴說。
從舞臺上感受廣交會的萬商云集
首演當晚,《廣交天下》收獲了觀眾好評如潮。“很多場景都非常浪漫,比如男女主人公相隔十幾年再次通話時,滿臺的電話吊桿從天而降,讓人印象深刻。”“音樂太美,很多唱段聽一遍就能記住旋律。我現在腦子里回響的都是‘廣交天下都是愛’,我已經會唱了。”
大學生小李陪著父親前來觀演。小李的父親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畢業后來到廣州,從事外貿行業。“我記得每到廣交會的時候,爸爸就格外忙碌。這次看音樂劇《廣交天下》感覺是我離廣交會最近的一次。我從舞臺上,感受到了廣交會的萬商云集,也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父親,那樣的青春昂揚。”
廣交會每年都把中國最年輕、最時尚、最具活力的風采帶給世界,因此《廣交天下》的風格也是青春時尚、充滿朝氣。相較于別的藝術門類,音樂劇的包容度和自由度更高,信息量更大,色彩性更強,舞臺表現手段更豐富,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廣交天下》選用音樂劇這一門藝術門類,能讓觀眾通過舞臺看到廣交會的青春時尚。據悉,該劇專門聘請了時裝設計師,即使是在展示1957年首屆廣交會盛況時,劇中人物的服飾也展示了當年的青春時尚。
該劇演員中不乏“00后”與在校學生。一眾年輕人的傾情演繹,在舞臺上精彩呈現了永遠青春時尚的廣州,永遠青春時尚的廣交會,永遠青春時尚的中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素芹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