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春耕現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攝
(資料圖片)
大洋網訊 廣州春耕春播正當時。記者在昨天舉辦的2023年廣州市春耕生產現場會上了解到,2023年,廣州以“只增不減”為原則初步確定年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預計全市早造糧食種植面積約為20.9萬畝,育秧面積9.87萬畝;預計投入農機總動力約98.6萬千瓦,投入農機具約4.85萬多臺套,水稻機耕率接近100%,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以上。
繼續積極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為把穩糧食生產“基本盤”,廣州今年對指導抓好農機春耕備耕工作早謀劃、早部署、早啟動,確保打好全年農機化春耕生產“第一仗”。
據統計,2020年至今,廣州累計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2.37萬畝,其中種植糧食1.09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6萬畝(含改造提升),其中2021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15萬畝,率先在全省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1.14萬畝,2022年新建1.01萬畝,改造提升1.96萬畝。
今年,廣州將以春耕生產為契機,繼續積極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同時,廣州將大力推動糧油作物生產種植工作,積極挖潛擴能,爭取超額完成省新下達的大豆、油料種植面積任務。
農機裝備呈井噴式發展
育秧盤在生產線上轉過,鋪土、灑水、播種、覆土一次性完成。記者在從化香米產業園鰲頭中塘村基地看到,工廠化育秧中心里的農民手起鏟落,默契配合像工廠里的工人。“大家要注意覆土環節,多鋪一次土有利于產量提升。”大旺萊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增偉介紹說。對農戶來說,除了育秧,該合作社還可以提供秧苗配送、機插秧等一條龍服務,十分方便。
藏糧于技是廣州提高糧食生產效率的必要手段。據介紹,廣州堅持優先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理念,支持“經營主體+基地+農戶”模式推動水稻集約化規模種植,打造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片區,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為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廣州大力支持推動一批優秀專家團隊在穗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實現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機裝備從無到有并呈井噴式發展。
在政策和資金扶持上下功夫
據統計,過去一年,廣州發放中央、省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4批次,下達市級種糧大戶補貼4598萬元,市財政統籌用于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628萬元。
為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導向作用,目前,廣州已提前下達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861萬元,支持綠色、高效、智能農機裝備購置和報廢更新。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葉卡斯)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