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熱門:廣州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老舊空間蝶變 變來荔灣產業新機遇

2023-03-01 09:36:45    來源:大洋網    

2月28日,廣州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來到荔灣區。記者走訪珠江鋼琴創夢園、聚龍灣現代產業園、廣州鐵路博物館看到,老廠房、老火車站煥發新生。依托豐富的工業遺產,荔灣老舊空間被活化,高端商業、創意文化產業等紛至沓來。盤活城市存量空間,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打造發展新增長極,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以立白科技集團為代表的大企業,以黃沙水產新市場為代表的大項目,則是荔灣綠色發展的縮影,作為廣州中心城區的荔灣,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珠江鋼琴創夢園以音樂文化為主題,引入音樂產業、影視傳媒、文化旅游等大文化行業相關的企業和機構。


(資料圖片)

舊廠房舊車站蝶變 變出品質空間變出產業動力

五線譜裝點的道路、隨處可見的音符元素、樂器小景,天臺純白的屋面藝術空間……走進珠江鋼琴創夢園,它的氣質浪漫又獨特。2018年,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珠江鋼琴”)告別了扎根30余年的芳村花地河畔,將生產制造部分遷至增城,對位于荔灣區漁尾西路的舊廠區進行更新。

園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曾志恒介紹,園區總用地面積7.6萬余平方米,改造后建筑面積14萬余平方米,總投資額3.2億元。這里以數字音樂產業為核心,成為匯聚樂器和影音設備研發、音樂影視制作、媒體科技、藝術教育培訓、動漫游戲、非遺等文化產業的優質園區。珠江鋼琴創夢園的華麗蛻變,延續了珠江鋼琴深厚的音樂文化底蘊,也大大拓展了文化內涵。“從初期引入的音樂名家工作室,到即將入駐的荔灣非遺基地,園區已形成對文化創新行業的虹吸效應。”曾志恒表示。

協同和機器廠、廣州柴油機廠、亞細亞花地倉、日清倉、渣甸倉、沖口倉……依托瀕臨珠江的航運便利,廣州在珠江南岸沖口片區留下一串串工業文明印記,這里也是聚龍灣現代產業園項目所在地。聚龍灣現代產業園項目位于白鵝潭商務區核心區,是廣州正在推動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打造的12個濱江高端產業園之一,按照全周期整體開發模式的要求,將打造“文商旅創居”有機融合的世界級濱水魅力區。

聚龍灣展示廳由沖口倉舊址活化改建而成。

廣州珠江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嶸介紹,珠實集團已與太古地產已成立前期輕資產合資公司,開展規劃設計工作,屆時將規劃集一線濱江高端公寓、超甲級寫字樓、太古頂奢商業于一體的濱江綜合體。目前,首個單元地塊已開工建設,雙方加速項目整體建設步伐,共同打造一座兼具濃厚嶺南特色的世界級濱水商業地標。

一江之隔,黃沙老火車站迎來新生。由粵漢鐵路黃沙車站舊址改造而成的廣州鐵路博物館,自去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迅速成為城中熱門打卡地。 “截至目前,廣鐵集團已投入7000萬元進行自主改造,一號館免費向市民游客開放,濱江露天展區沒有圍墻,向所有人敞開。二號展館現在不對外開放,打算進一步升級改造,增加科技和互動元素。”廣鐵集團廣州鐵路博物館工作人員陳濤介紹,這里已經成為傳播鐵路歷史、鐵路知識、鐵路文化的文化空間,以及市民游客濱江休閑空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價值。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30日,博物館對外開放僅8個月,預約參觀人數就達到了25萬人。

調研團一行參觀立白科技集團企業文化展廳。

大企業大項目的低碳實踐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記者走訪發現,綠色化不僅是荔灣區域內企業的自主探索方向,也是重點項目建設的關鍵詞。

所有產品配方原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全部達到90%以上;開創行業先河,推動100%可回收的塑料軟包裝設計,獲國內首個“雙易”(易回收、易再生)認證優秀評級證書……立白科技集團是中國日化龍頭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有著豐富的綠色實踐。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許曉東介紹,集團積極升級低碳轉型的可持續發展綠色技術,支持“減碳”工作。洗護產品的包裝大多為復合型材料,導致回收后再利用困難,給環境帶來不小壓力。近年來,立白創新研發中心總經理、首席科學家張利萍和同事們一直在攻克復合材料塑料軟包裝的再生難題。

“我們探索設計出可滿足多種功能需求的單一化學結構塑料軟包裝,這種特殊處理的新包裝具備100%可回收性能。而已使用過一次的回收料(PCR),通過物理再生可重新制作成同類包裝或其他塑料制品。”張利萍說,采用新包裝,碳排放量可減少35%。而假以時日,當PCR行業規模擴大、PCR造價降低后,再生利用也會實現成本的降低。

建設中的黃沙海鮮新市場項目。

位于荔灣東洛圍碼頭的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黃沙水產新市場項目,已顯現出一艘輪船的建筑造型。作為廣州市“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沙水產新市場是廣州市“攻城拔寨”重點項目,一期10.8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基本結構施工,計劃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大灣區首個智能化、綠色低碳的鮮活海鮮交易市場和世界級高端水產市場旅游體驗中心。

“我們深化‘主動辦’用能服務機制,前置服務窗口,在項目規劃階段主動對接,了解黃沙水產新市場的用電用能需求,一方面提前開展項目供電規劃,為項目接入用電提速,另一方面為其量身定制了集充電樁、分布式光伏、港口岸電、儲能服務、智慧配電運維等于一體的‘智能綠色市場’用能方案,助力用戶降本增效、節能減排。”廣州供電局現代服務與營商環境創新中心營商業務部經理馬力如是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