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篇章。灣區媒體人,要如何講好新時代的大灣區故事?近日,由18家香港傳媒機構組成的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下稱“參訪團”) 在廣州開啟了為期3天的走訪調研,先后到廣州、深圳、東莞等地,近距離體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動態,挖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故事。
“現在,香港媒體人都有一個迫切的愿望,希望早日到廣東采訪、參觀,實地感受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親身感受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參訪團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總編輯李大宏表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該媒體先行、媒體人先行。無線電視(TVB)助理總經理兼新聞總監袁志偉則認為,香港融入灣區發展,香港媒體要作出應有的貢獻。TVB推出介紹大灣區的節目和紀錄片,希望加深香港年輕人、香港觀眾對灣區整體情況的了解。
(資料圖片)
創新創業
感受港澳青年在穗創業火熱氛圍
23日下午,參訪團一行人來到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基地(下稱“港澳青年之家總部”)。 走進港澳青年之家總部,會議室、辦公室、直播間、咖啡廳、冥想室、自助茶水吧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在一間間初創團隊的辦公室內,港澳青年們或在開會討論,或專心地伏案工作。
參訪團一行人在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基地參觀。
沿著“彌敦道”“皇后大道”等具有港澳特色的“主干道”,參訪團一邊參觀打卡,了解基地運作情況,一邊隨機走進辦公室,與港澳青年創業者面對面交流。為年輕人量身定做的“CPU小酒館”“中國非遺文化×港澳本土文創”、金剛迷你倉……在這里,許多有活力的港澳青年創業項目吸引了團員的注意,參觀過程不時詢問項目細節,了解入駐和發展情況,坦言年輕人創業有想法、接地氣。
參訪團一行人在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總部基地參觀。
據悉,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于2017年10月20日成立,是廣東省首個港澳青年之家,主打“港澳青年服務港澳青年”,打造專注服務港澳青年的一站式創業平臺,進駐企業可以參與創業社區活動及講座,免費使用創業孵化服務等。成立5年來,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已累計發展港澳青年會員近1000人,培育40多名青創典型,幫助479家港澳青年創辦的企業落戶廣州,其中億元估值企業10個,服務接待港澳青年超1萬人次。截至2022年底,總部入駐企業115家,其中港澳企業100家,占比86.9%。
參訪團成員、《信報財經新聞》首席副總編輯尹世昌認為,對于有創業夢、但啟動資金有限的港澳青年人來說,北上創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作為媒體,應該更多地挖掘講述這些普通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的創業故事,把大灣區的創業環境、創業機遇通過報道介紹給大家。”
詩意生活
體驗濱海活力之城揚帆起航
虎門大橋下,蔚藍海面上,帆船少年正在“乘風破浪”,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活動基地之南沙基地常見的風景。24日,參訪團一行開啟南沙之旅,其中一站就在這里。
作為廣州唯一具有山城田江海空間形態的區,南沙擁有廣州市最大面積的海域,區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傳統水上運動歷史悠久,水鄉文化沉積深厚。在現場,記者見到了幾位剛訓練結束的少年。14歲的黃同學來自香港,他告訴記者在南沙他第一次接觸帆船運動,這項具有挑戰性又有團結精神的運動項目讓他覺得非常有意思,訓練中他也結識了幾位好朋友。“三四人共同配合操作一條船,在訓練中培養了自己的團結精神。”據了解,在南沙游艇會基地的設施與團隊的支持下,不少香港青少年在此學習帆船運動,目前有5名香港青少年在此學習。
香港商業電臺新聞及公共服務部副總監張秀云第一次來南沙,她告訴記者,她一直很關注大灣區的青年,關注大灣區的機遇,“來到廣州、來到南沙讓我大開眼界。這里充滿了機遇,未來我們也考慮在南沙設立記者站。”
看到現場青少年在操作帆船,張秀云說,體育賽事搭建了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的平臺,期待未來有更多的體育賽事讓香港青年多來內地培訓,加深彼此之間的溝通與聯系。
在廣州南沙政務服務中心元宇宙政務大廳,參訪團一行饒有興致地連線“一對一”實時客服,現場體驗“港澳身邊辦”等功能,紛紛點贊科技感十足的政務服務體驗。
談及大灣區的機遇,張秀云說大灣區給了香港青年很多的機會,這幾天的參訪她也接觸了不少廣州出臺的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回到香港她會更全面地報道創新創業政策,也更多地報道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故事,“現在不少香港青年都有一顆創業的心,他們需要創業的資訊,我們也會努力讓香港青年了解到廣州的機遇,了解到大灣區的利好,讓青年在這里實現創業夢。”
灣區故事
媒體要講好新時代的大灣區故事
走進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感受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歷史脈絡;戴上VR眼鏡,在“元宇宙”政務大廳里體驗便捷政務服務;走在廣州的“彌敦道”,看港澳青年創業者在會議室“頭腦風暴”;來到獅子洋畔,見證帆船少年在這里“乘風破浪”……這幾天,參訪團的行程緊湊而“有料”。
參訪團成員夜游珠江感受廣州璀璨夜色。
參訪團成員在珠江夜游游船上和廣州地標合影。
而參訪團成員們反映最多的感受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變化太大、速度太快。他們邊走邊看,也不斷地思考:如何講好新時代的大灣區故事?
“我們本來就是大灣區的一部分,灣區城市的合作發展,我們怎么能不參加?”袁志偉認為,香港融入灣區發展,是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媒體要作出應有的貢獻。
袁志偉透露,TVB正籌拍大灣區的9個內地城市系列片。目前正陸續推出聚焦廣州南沙的六集特別節目《起動南沙》,涵蓋慶盛樞紐港式社區、港澳青年機遇、安居南沙、港澳青年就業等主題,每集時長約30分鐘。其他幾個城市的拍攝計劃也正在安排中。本周日(2月26日)晚7時,廣東觀眾可在翡翠臺收看《起動南沙》第四集。“我們現在推出介紹大灣區的節目和紀錄片,就是希望加深香港年輕人、香港觀眾對灣區整體情況的了解。”袁志偉說。
南沙靈山島尖。
袁志偉從業已有40多年,他告訴記者,從改革開放以來,內地題材就是TVB時事節目、專題節目的重要部分。“我們每年推送很多紀錄片和時事節目到國外參展,其中很大部分也是關于內地發展的題材,不少作品也獲得了各種獎項。”他坦言,內地現在的很多電視節目制作水平進步很快,內容豐富,收視群體廣泛。
調研過程中,聽著講解,參訪團成員、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蔡晉不時舉起手機拍照。尤其是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展示的街巷騎樓,引起了他的注意。蔡晉坦言,香港也有不少騎樓,但感覺廣州的保護工作做得更好,這些印記都可以看出穗港皆以嶺南文化作為共同根脈。
李大宏表示,人文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篇章。媒體人將積極參與其中,發揮各自優勢,搭建更多平臺,采集和發布對港澳年輕人在灣區內地各城市創業、就業、學業有用的信息,講述他們創業發展的成功故事和奮斗精神,凝聚社會各界對加快大灣區建設的共識和信心,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大灣區建設中,讓大灣區的發展速度更快一點,質量更高一些。
作為本次參訪團團長,李大宏希望以此訪為新的起點,促進粵港兩地媒體人經常性來往和交流,共同為增進大灣區的文化認同、情感融合,促進港澳同胞人心回歸作出媒體人的貢獻。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楊朝露、張姝泓、申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駱昌威、高鶴濤、蘇俊杰
通訊員/穗外宣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