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設正酣的琶洲到清雅幽靜的廣州文化館新館,從高樓林立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到滿目皆綠的海珠濕地。2月22日,記者跟隨調研團走訪位于海珠區的廣州市文化館新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等地,感受海珠區向“文”逐“綠”高質量發展,領略“文化廣州”的“深內涵”與“綠美廣州”的“高顏值”。
文化廣州
(相關資料圖)
以文惠民 以文興業
海珠湖畔,亭臺樓閣,廣州文化新地標——市文化館新館是當下全市最熱門的文化場館。走進這里,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園、曲藝園、廣府園、廣繡園等多組主題園林建筑映入眼簾。傳統的建筑風格,大型的園林景觀,再現嶺南水鄉園林美景。
2023年1月18日至2月5日,廣州市文化館新館組織了運行測試。新館以文惠民,通過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為群眾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迸發出新的活力。運行測試期間,約4.2萬人次群眾通過線上預約方式入館參觀游覽、參與活動。
未來,廣州市文化館將實施服務效能倍增計劃、文旅深度融合行動計劃、數字化轉型提升計劃、社會化參與示范計劃、文化交流傳播拓展計劃等,推動新館高質量發展,實施爭創全國首家4A級景區中的文化館,引領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發展,培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新業態,打造立足灣區、面向世界的民間文化交流中心。
在位于海珠老城區草芳圍的詠聲動漫,記者感受到老城區的新活力。海珠以文興業,“滋養”優質文化產業。詠聲動漫開發了“豬豬俠”等系列知名原創動漫 IP,并以原創動漫 IP 為核心,開發了系列內容衍生產業。
“我們的發展植根于廣州良好的政策土壤,用優質項目吸引優質人才。就文化產業來說,政府真正在了解行業、企業的需求,真正在用有影響力的平臺和政策資源的杠桿幫助企業去撬動市場,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合力。”詠聲動漫副總裁閻冰說,“未來將通過一系列方式做好中國原創 IP ,講好中國故事,積極推進文化出海。”
綠美廣州
城央濕地 海珠名片
走進海珠濕地,藍天碧水、鳥鳴啾啾。不久前,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袁興中教授說:“回顧走過的十年歷史,海珠濕地在濕地保護、修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對海珠濕地來說意味著它的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同時也意味著它站在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上。”
海珠濕地是全國唯一一個地處超大城市中軸線上的國家濕地公園,是非常稀缺的城央綠色空間,是放棄了超過萬億的商業開發價值,以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在城市中央打造出的寶貴財富。
看似普通的小路和果樹,實則有著極深的學問和講究。這是海珠濕地內存留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垛基果林生態系統,并保留了傳承千年的高畦深溝傳統農業文化。袁興中教授介紹:“圍繞垛基果林濕地的修復,海珠濕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標準的制定、技術規程的發布、深入的科學研究;也包括在垛基果林濕地的修復重建過程當中,如何將保護、利用和自然教育有機結合。”
海珠區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正高級工程師范存祥說,正是這豐富的生物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生態系統服務,持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范。由于海珠濕地的保護與建設,海珠區整體人居環境得到了優化。
“物理的濕地是有邊界的,濕地的功能和效益是無邊界的。”袁興中教授說,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如何讓海珠濕地優良的濕地生態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如何讓海珠濕地帶動海珠區及周邊地塊綠色經濟的發展,這是要著重努力、積極探索的方面。
城市綠心澎湃新動能,海珠濕地和琶洲是海珠的兩大名片,相互輝映。作為首家進駐琶洲試驗區的總部電商企業,唯品會依托琶洲試驗區的產業發展優勢、創新資源優勢,政策優勢、人才優勢等,持續推動貨品、運營、技術和供應鏈等板塊升級迭代,重點強化作為領先的品牌折扣零售商的定位和價值,在探索數字技術創新價值的同時助力廣州數字經濟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靖文 見習記者:崔琳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