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重疾不放棄,十年曲折夢成真

2023-02-22 20:29:21    來源:大洋網    

人物檔案?

許宏安,87歲,廣州開發區物資貿易總公司退休干部。家中七個兄弟姐妹,五人患了癌癥,四人因癌病去世。他自己也先后患上兩種癌病,但這些都沒有妨礙他為加裝電梯不懈努力。十年曲折艱辛,終于實現夙愿。

近日,網上掀起一股“硬核老人”熱。浙大退休老師深夜拾荒,10年資助7位困難學生;金華96歲老人每天做300多個仰臥起坐,堅持寫英語日記;杭州86歲老人考取駕照,就喜歡研究新東西……無獨有偶,廣州也有一位87歲“硬核老人”,一生篤行“三不”,87歲高齡成功抗癌兩次,十年奮斗成功加裝電梯,許宏安真實詮釋了何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資料圖片)

不憂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廣州東興南小區,是一個種著榕樹和三角梅的老式住宅區。走進小區,映入眼簾的是灰色的水泥墻面,陽光灑在上面,露出些許斑駁痕跡,唯有幾部加裝的戶外電梯特別嶄新醒目,成了小區里最不一樣的風景。許宏安老人歷時十年裝電梯的故事就從這里起筆。

乘著加裝的電梯上樓,許老已站在門口迎接我們了——精神矍鑠,這是許老給人的第一印象。

客廳的陳設古樸簡單,黑色的木質靠椅和玻璃茶幾,還有幾沓些微發黃的紙質資料,見證了房子和主人的生活印記。據許老介紹,他有七個兄弟姐妹,其中五人患了癌癥,四人因癌病去世,自己也先后患上了肝癌和肺癌。我們聽至此處都面露詫異之色,因為眼前這個言笑晏晏、談吐清晰的老人實在看不出還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覺得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規律,我是1954年參加工作,1956年就入黨了,黨齡66年了,什么都見過了,什么都經過了,所以看得很通透。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接受的,好好保護自己、愛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是得益于這種豁達和樂觀,雖然先后罹患兩種癌病,但許老兩次治療效果都不錯。

不懼

倡議之初僅一人支持

許老一直有個遺憾。“我有個大我20分鐘出生的哥哥,他在去世前幾年,因為肺氣腫上不了五樓,來不了我家。”

東興南1-33號原屬當年廣州市二輕局所建的職工宿舍,是1988年竣工的老房子,如今里面住了許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一層一層爬樓梯上下,對老人們來說是很艱難的事。

1991年底,56歲的許宏安搬進了東興南小區23號樓。

據他介紹,他所居住的樓棟共8層8戶,當年建好后因戶型建筑面積超標,不能內部分配,只能售賣。至1991年底,售出6戶,尚存2戶。當時,他因房改房面積不足,原單位又沒有合適房源,經上級協調,將樓棟中一套住宅安排給他作為房改房,超標的面積由個人出資購買。特殊的產權結構,也為后來的電梯加裝難埋下了伏筆。

2008年,73歲的許宏安正式提議在23號樓加裝電梯,成為東興南小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彼時國內還沒有老舊小區電梯加裝的規范性文件,電梯加裝,是個全國性的難題。當被問到做成這件事的感受時,許老感慨萬千地回答:“有志者事竟成”。

“我的倡議,開始只獲得七樓一位老校長的支持。”后來因為患病,加裝電梯的事一拖再拖。直到2013年,許老的身體漸漸康復,才重新啟動。

令許老欣慰的是,2012年,《廣州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行辦法》出臺了,在全國率先提出經“雙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可申報加裝電梯。雖然加裝電梯按下暫停鍵的這段時間,有的住戶轉手了,需要重新聯系,但加裝電梯的意見相對更容易統一了。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高樓層與低樓層業主又出現分歧。許宏安多次召集開會,最終取得共識:電梯應裝在正門,由中高層五戶共同承擔加裝費用,并對堅決不想參與加裝電梯的低層住戶免收電梯建設費,但若相關住戶今后需要使用電梯,需要承擔電梯運行相應的維護費用和責任。

2017年3月,電梯正式設計;8月獲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9月正式施工;次年5月,電梯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

許老十年夙愿達成。

不論是外形還是用色,加裝的電梯一點都不突兀。

不怕煩

客廳就是“會議室”

“您還記得為了這件事開了多少次會嗎?”

“數都數不清。”許老先生指著客廳說:“出現任何問題,大家都來這里開會協商,所有的決議都是在這里產生的。”

從收集、完善全樓住戶的信息和大樓建造的歷史檔案、圖紙、相關資料,到原市二輕局建設單位留守機構辦理申請審核、同意加裝電梯的手續,再到向政府部門提交申報資料,選購電梯、落實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全程跟進設計、土建、安裝的工程進度、竣工驗收……如此多的環節,如此大的工作量,許老件件親力親為,成為加裝電梯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執行者。

十年九曲回腸的加裝電梯之路,讓許宏安在小區里也小有名氣。他對各種政策鉆研得透徹,熟悉流程,小區內后來幾批加裝電梯的樓棟,也會來向他取經。他也樂意將自己的經驗和各種資源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

有了成功先例,小區內的新電梯次第落成啟用。

加裝電梯之后,原本來往不多的鄰里街坊,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責任和話題,明顯加強了聯絡、互助和溝通。跟電梯無關的其他需要全樓參與的事項,推進起來也更容易了,大大激發了全樓共住共管的積極性。

小區其他樓宇也陸續加裝上電梯。

記者手記?

一個人的故事,是時代的縮影。無數普通人的經歷,匯成時代的精彩。

許老先生歷時十年幾經波折加裝電梯成功的故事,既典型又非典型。典型在于,每棟舊樓的狀況千差萬別,但電梯加裝的難題大同小異,解決方案也大同小異。非典型則在于,80多歲的年紀能干成這么一件大事,著實不易,其充沛的精力,樂觀豁達的性格,活到老干到老的心態,讓人欽佩和感動。

十年圓夢,許宏安寫下如下感言:“當工作遇到困難時,必須克服畏難情緒,所謂‘有志者’,才能‘事竟成’。”“聯系群眾,相互促進,方可成事!”“宣傳和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文件,是最為重要的保障!”

這些感言充滿著那一代人的精神特質——正能量、有激情、務實、擔當。

身患重疾為什么還要來干這么一件費勁又費神的事?

“利己又利人,何樂而不為。”“閑不下來,總要干點什么的。”“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是這樣的。不太計較個人得失。”

這樣的他也潛移默化影響著身邊的人。同樣已逾80歲的許太太從一開始只是擔心老伴身體“吃不消”,到后來也成了熱心的參與者與組織者,負責電梯建成后的維修運營事項。更多的鄰居在有樣學樣,積極參與樓棟的公共事務,共建美好家園。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譚敏、庹亞男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