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鐘南山就奧密克戎疫情給出最新研判→

2022-12-09 15:44:07    來源:大洋網    

12月9日,在2022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做了題為《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報告。

鐘南山肯定了兩年來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并在報告中就大眾所關注的新冠奧密克戎的特點、感染后的病死率、后遺癥以及防控重點等一一進行闡述。他表示,這一波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的特點是傳播性強,但與德爾塔Delta毒株相比引發新冠后遺癥風險顯著降低。他認為防控政策的重心應當從防控感染轉移到防控重癥上來,并加強疫苗接種來增強防護作用。

奧密克戎感染并不可怕


【資料圖】

鐘南山分析國內幾個大城市累計感染數(包括無癥狀感染者和確診者)以及死亡病例數,指出無癥狀的比例占大多數,而且目前死亡率很低。

他解釋說,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不斷進化,從早期上呼吸道、氣道和肺癥狀,經過不斷變異,目前進化到以奧密克戎為主,癥狀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他還表示,奧密克戎(BA.4/5,BF7)感染不可怕,大部分感染者在7-10天可恢復。

無癥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后遺癥

鐘南山在報告中指出,對比德爾塔(Delta)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后遺癥風險顯著降低。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德爾塔(Delta)毒株感染病例約為10.8%存在后遺癥,而奧密克戎(Omicron)感染病例僅4.5%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其中,肌肉酸痛、疲勞、頭痛、發燒、味覺嗅覺喪失等癥狀下降了,但“喉嚨痛增加了”。

他還引用蘇格蘭一項針對新冠感染的大型隊列研究指出:有癥狀感染者出現后遺癥的風險更高,無癥狀感染者與后遺癥之間無顯著相關,無癥狀感染者出現后遺癥的風險并未高于未感染者。而且在感染前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后遺癥的風險明顯下降,比如嗅覺障礙風險下降42%;味覺障礙風險下降39%;聽力障礙風險下降40%;焦慮或抑郁風險下降29% 。

不過,鐘南山也補充說,后遺癥的判斷“需要有一個時間考驗”,畢竟奧密克戎出現只有一年多不到兩年。

防控重心應從防控感染轉移至防控重癥

根據這一情況,鐘南山認為我國的防控政策的重心應該由防控感染轉移至防控重癥,要落實好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條”),避免過度防控引起的次生危害。

精準防控做到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劃定高風險區 ,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

加強疫苗接種是防控的關鍵之一 

鐘南山提到,下一步防控的關鍵之一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異種疫苗的效果更好。

他進一步表示,可以用同種疫苗繼續加強免疫,預防感染效果不會增強,但預防重癥效果仍存在。用異種疫苗加強免疫,效果明顯提高;重點加強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種;加強醫護人員的疫苗保護;加速研發及審批鼻噴、吸入型疫苗。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翁淑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