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聞!“通道”變“堤岸”,改造后的公交站場,乘車安全又方便

2022-12-08 21:39:37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原先要到公交站內去找車,現在站在一邊等公交車開過來就好了。”

近日,在昌崗路公交站場乘車的市民發現,車站變了一個樣。改造后的公交站場,人車分流,更加關注乘客出行安全,提升乘車體驗,將納入全年重點項目。

“人找車”轉變為“人等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和此前的昌崗路公交站場相同,許多公交站早期規劃時采取“通道式”候乘設計。一條條通道將公交站場“分割”,不同車道停放不同線路的公交車輛。乘客要找到所乘車輛需要走到站場內。“甚至有部分乘客為‘圖方便’偶爾出現橫穿現象,存在一定人車混行隱患。”公交站場管理公司主管周智毅告訴記者。

如何進一步提升公交站場服務,為市民出行安全再添一層保障?“為提高乘客流通效率及保障站場運營安全有序,我們多方商討,制定‘通道式’改‘堤岸式’方案,選取有條件的站場先行改造。”周智毅介紹稱。

通俗來講,堤岸式公交站場將乘客上車點統一設置在站場一側,并對各條線路進行規劃統一,按照同一方向或一定規律將部分線路的上客車位規劃在同一卡點,卡點處再劃分成不同線路的乘客排隊通道,車輛活動空間在中央、人在外圍走動,將“人找車”轉化為“人等車”,有效消除人車交通事故風險。

改造前“通道式”設計的昌崗路公交站場

改造后“堤岸式”設計的昌崗路公交站場

將公交站場“通道式”改“堤岸式”

“過去公交站場著重于滿足車輛營運的最大限度容量,雖然‘堤岸式’改造后,要預留出車輛轉彎、開行的空間,公交站場的容量減少。我們現在實行‘以人為本’理念,越來越重視乘客出行安全和乘車體驗。”周智毅告訴記者,“我們對所轄的公交站場進行摸查,并且與公交企業和相關行業、屬地街道等部門協調,同時開始著手對符合條件的公交站場進行改造。”近年來新建的公交站場更已采取這種設計,例如廣州南站公交站場、廣州火車站(草暖公園)公交站場都是“堤岸式”公交站場。

近年來,公交站場管理公司開始對符合條件的“通道式”公交站場進行大規模改造。公交站場改造看上去簡單,卻相當于將其重新規劃。“‘堤岸式’改造車輛通道寬度、轉彎半徑、車位角度、候乘卡位等參數會進行科學、精準合理設計和規劃。”周智毅說。但這也意味著,公交站場的改造一定程度上受到場地面積與該站場線路匹配度的限制。

周智毅進一步解釋稱,如果這一公交站場面積大但是線路多,也可能不具備改造條件;但如果面積小同時線路較少,或許也可以進行改造。同時,符不符合條件也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有些公交站場可能原來不符合條件,但場內公交線路如果調整了,可能就符合條件了。”

除了保障乘客在公交站場的乘車安全,“堤岸式”公交站場還有其他好處,方便乘客在一個地點等多輛公交車,提高站場的疏運效率。“有些乘客坐幾條線都可以,但是‘通道式’公交站場每條線路分開,乘客只能排一條隊,他也不知道哪輛車先發出,只能碰運氣。而‘堤岸式’公交一個卡位有3、4條公交線路,往往開向同一個方向,哪輛車來了,乘客就可以直接上車。”并且,乘客集中在一個區域候車后,更有利于開展場內導乘指引、遮陽擋雨、便民購物等服務設施的完善。

記者了解到,2022年以前,黃沙公交站場、動物園南門公交站場、澤德花園公交站場、華景新城公交站場已完成“通道式”改“堤岸式”人車分流升級改造工作。2022年以來,公交站場管理公司已完成機場路、芳村西塱、昌崗路、南湖山莊等4個公交站場的“通道式”改“堤岸式”人車分流升級改造工作。同時,還有楊桃公園、寶崗大道、黃石路、芳和花園等公交站場正在改造中。

改造前“通道式”設計的芳村西塱公交站場

改造后“堤岸式”設計的芳村西塱公交站場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盧夢謙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許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