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醫護要做上門核酸檢測了,盡快把紅碼臺賬發過去。”海珠龍潭片區第六網格的志愿者經常如此提醒。他們口中的這本“紅碼臺賬”來自南沙志愿者杜卓明的“微創新”。盡管網格情況瞬息變化,但志愿者們心中不慌,因為他們手中除了“紅碼臺賬”以外,還有居民需求臺賬和“陽性臺賬”等“信息倉庫”。在龍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嶺南商旅的志愿者們也有一本“賬本”,動態更新的核酸檢測情況,讓“追陽人”與病毒“賽跑”有了更高勝算。
居民情況,了然于“賬”
居民數近5000人,分布在2條大街、32條巷子的400多棟樓房里……面對龍潭片區第六網格如此紛繁復雜的情況,杜卓明和他的同事們一開始也有點懵,但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小竅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海珠鳳陽街道支援抗疫的時候,同一網格的白班和夜班兩批隊員之間的信息較難及時共享,于是我們晚班組就主動為白班組隊員記錄工作信息,并把夜班工作信息一并整理,方便兩班人員通過信息臺賬及時了解相互的工作進度和成果。”杜卓明到了龍潭片區以后,就把這一經驗“升級”,建立了一個“信息小組”,一方面把網格的樓棟按街、巷、棟號進行整理,滾動更新每天的紅碼人員名單和陽性人員名單;另一方面逐一登記居民每天反映過來的生活物資需求、用藥需求、身體狀況、健康碼情況等,并分門別類整理。
杜卓明與其他志愿者一起運送物資
記者看到,一系列臺賬里詳盡記載了居民的情況,“一家5口,媽媽、奶奶陽性,兩個小孩咳嗽,爺爺在家希望得到妥善照顧”、“眼疾發炎長大水泡,請求醫護人員上門治療”、“住有一家三口,家長夫妻均確診陽性,小孩至今仍為綠碼陰性,家長希望將小孩轉移至小孩大伯處”......片區居民們的需求多種多樣,賬本一一列明,除了基本信息以外,還記錄了處理方式和結果。
杜卓明記錄居民情況的“賬本”
用信息為追陽裝上“加速器”
杜卓明告訴記者,他們整理的臺賬一般有三個信息來源,一是指揮部轉疾控部門提供的信息;二是暖心熱線收到的居民訴求和問題,可能也是最急切解決的;三是志愿者在工作中零星收集的信息。
其中,“紅碼人員名單和陽性人員名單是最重要的,我們會根據疾控部門提供的信息和居民致電反映的健康碼情況整理更新每天的紅碼名單,提供給醫護人員進行上門核酸采樣”,杜卓明說,“一旦出現陽性樓棟,前線也可以根據信息及時在樓棟貼封條加強管控。這些名單也會交指揮部參考擬定轉運名單,制定轉運計劃,同時也會及時核銷已轉運的居民。”
杜卓明在龍潭片區第六網格里工作
志愿者進駐片區初期,陽性居民數量增長較快,信息處理需要更快——處理的速度直接決定了追陽、管陽的效率。找到了,嶺南商旅集團旗下廣百員工黃綺琳在龍潭社區衛生服務站支援期間也同樣有一份“賬本”——不同的是,這份“賬本”主要聚焦核酸檢測情況,還是可以實時更新的共享臺賬。一旦核酸檢測報告有異常,黃綺琳和她的同事們會立即將街道預警信息錄入臺賬,并逐一打電話確認檢測異常居民的地址。“以往,追陽時會有一定滯后時間,且多文檔登記時有混亂,用共享文檔形成實時臺賬,一線醫護能很直觀地看到某街或某巷的異常樓棟情況,大大減少醫護等待居民基本信息的時間,追陽更快更高效。”黃綺琳說。
黃綺琳制作核酸檢測臺賬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杜卓明和黃綺琳們的一份份“賬本”還留給了其后支援同一網格的同事,“希望我們對網格的了解和積累的經驗,能在‘云端’給予前線支援。”杜卓明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鐘達文、王文宇 通訊員:田利蘇、于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