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站快速通道南段工程取得新進展,大石水道橋順利合龍|當前聚焦

2022-11-23 22:38:49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11月23日,由廣州市財政投資、廣州交投集團建設管理的東曉南路—廣州南站連接線南段工程大石水道橋順利實現全橋合龍,標志著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東曉南路至廣州南站連接線南段工程是省、市雙重點工程——廣州南站快速通道的南段工程。項目北起南浦大道,南接廣州南站,線路全長5.85公里,以橋梁工程為主、橋梁段長5.15公里。項目為城市主干道,設計時速為60公里,計劃于2024年底建成通車。


(資料圖)

橋建鳥不驚:

省內首個大規模應用預制裝配式施工的城市橋梁項目

23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項目控制性節點工程大石水道橋順利合龍,橋梁主體已基本完工。大石水道橋采用主跨125米連續剛構橋跨越Ⅳ級航道,既滿足通航要求,又線形優美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

橋梁不遠處便是長隆飛鳥樂園,如何在保障施工的同時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干擾?在建設過程中,預制裝配化施工解決了這一難題。“東曉南南段工程采用了預制裝配式建造技術,裝配化程度達70%。”廣州交投集團市高公司市政項目部副總經理甄東曉告訴記者,東曉南南段工程是廣東省首個大規模應用預制裝配式建造技術的城市橋梁項目,預制裝配化施工可實現噪音可控,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在工程進度方面也可以確保施工高效。此外,甄東曉表示,后續長隆飛鳥樂園段橋梁還將安裝長度超過一千米的全封閉聲屏障,并對路面結構進行優化,設置降噪伸縮縫,在運營狀態下,降低行駛噪音對周邊環境影響。

據悉,大石水道橋與東鄉水廠大直徑原水管在平面位置上小角度交叉,且最近距離僅5米。“原水管涉及番禺區70萬居民的飲用水,施工期間要確保原水管狀態安全,這就對我們的施工提出了高要求,施工難度也隨之加大。”甄東曉告訴記者,項目在圍堰技術上進行創新,采用鋼管樁–鋼板樁組合的“8”字型圍堰,在靠近水管一側使用剛度較大的鋼管樁進行支護,遠離水管一側則使用剛度稍小的鋼板樁來支護,既為臨近水管的建起安全屏障,又兼顧項目建設的經濟性。

模擬受力控制誤差、無人機“監工”:

智慧化手段為施工“提質增效”

記者了解到,項目建設過程創新應用數字模擬技術,結合施工監控數據,模擬橋梁施工階段全周期結構變形和受力分析全過程,進一步提高大橋線形控制精度,使橋梁線形誤差控制在2厘米之內,為實現橋梁精準合龍提供有力支撐。此外,廣州交投集團組織開展各類主題QC管理活動,“潮汐環境下臨近過河水管的深基坑圍堰施工技術”獲得“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優秀QC小組特等獎”、“中國市政行業協會一等獎”等榮譽,為工程安全高效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在項目管理方面,也引用智慧化手段。記者了解到,廣州交投集團強化管理創新,搭建BIM技術模型,借助5G技術、無人機和AI智慧眼鏡等手段,構建可視化數字工地,實現實時管控與智能化管理,大幅度提高項目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們通過無人機和AI智能眼鏡拍攝現場施工情況,然后經5G通訊技術將拍攝畫面實時傳回項目部管理中心,項目管理人員在駐地辦公室就可以掌握現場實時施工狀況,對現場存在問題,譬如高空作業人員是否正確佩戴安全帶或者有沒有按方案搭設支架等等,可以立即下達整改命令,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及精細度。”甄東曉舉例稱。

整體一次性通車:

預計2024年底與北段工程海珠灣隧道項目同步完工并投入使用

據介紹,截至目前,東曉南南段工程總體形象進度已經完成約43%,主線橋其余路段的建設也在有序推進中,已經完成了65%下部結構和25%上部結構施工。

東曉南南段工程的走向如何?其主線自海珠灣隧道接出地面后,以橋梁形式先后跨越大石水道、長隆飛鳥樂園、東新高速、地鐵陳頭崗站和南大干線等節點,最終接入廣州南站東出發平臺及周邊道路。

據悉,東曉南南段工程預計2024年底與北段工程海珠灣隧道項目同步完工并投入使用,確保廣州南站快速通道項目整體一次性建成通車。項目建成通車后,將形成一條廣州市中心城區與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使中心城區至廣州南站車程縮短至15分鐘,有效提高中心城區與廣州南站的聯系效率,有力增強廣州南站的集疏運能力,進一步增強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盧夢謙 通訊員 李柱雄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 李柱雄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