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洋網訊 11月23日記者從廣州市人社局獲悉,全國首宗由粵港澳大灣區律師擔任調解員的勞動爭議案件,近日在廣州市南沙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順利辦結,首批在內地執業的澳門律師程嘉雯以調解員身份順利調解成功一宗勞動爭議案件。
案件由收件到結案僅用了2天時間
黃女士在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文化公司有部分業務在澳門,黃女士工作上也要經常在南沙和澳門兩邊跑。因為工資發生爭議,黃女士向南沙區勞動人事仲裁委申請仲裁,仲裁委接收案件后,安排了調解員程嘉雯進行調解。
由于疫情原因,程嘉雯通過庭審視頻系統在線進行了調解,通過雙向辨法析理,順利促成當事人握手言和。調解成功后,南沙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安排其聘任的澳門籍仲裁員吳文俊進行調解協議的仲裁審查,為雙方當事人出具了仲裁調解書,案件由收件到結案僅用了2天時間。
此次參與調解的調解員程嘉雯,是2022年7月廣東省司法廳首批頒發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的4名律師之一,2022年8月被南沙區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聘任為勞動爭議調解員。程律師熟悉澳門的勞動爭議調處,是澳門勞動關系調解協會會長,也是廣東省律師協會跨境爭議解決法律專業委員會及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委員。“我在澳門也經常處理勞動爭議,但是這次是第一次全流程參與內地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調解成功后再由勞動仲裁委出具了仲裁調解書,讓我對內地的勞動法律適用、勞動爭議的調解和仲裁程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我也會向澳門的朋友更多的宣傳內地的法律。”程嘉雯說道。
港澳籍仲裁員參與辦理涉港澳勞動爭議案已達60件
近年來,廣州市人社部門和調解仲裁機構聚焦規則對接和機制融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勞動爭議處理不斷邁出新步伐。2019年9月,南沙區在全國率先試點聘任7名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兼職仲裁員,參與處理涉港澳勞動爭議案件,疫情期間跨境參與互聯網庭審,創新經驗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改革創新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2020年12月,廣州在海珠區試點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聯合調解中心廣州(琶洲)速調快裁服務站,對涉及港澳勞動者和企業爭議進行速調快裁,并提供人才服務、就業援助等一站式人社公共服務。2021年5月,在黃埔區試點建立全國首個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廣州)創新研究院,完成《粵港澳三地工時制度差異研究》和《跨境關聯企業混同用工現狀及爭議處理規則建構》兩項涉港澳勞動關系前沿理論課題研究,推動法律適用、跨境送達等實務創新。
2022年9月,南沙區正式聘任6名港澳人士(含粵港澳大灣區律師1名)擔任首批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港澳籍調解員,常態化開展港澳仲裁員調解、仲裁工作,積極探索內地和港澳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對接銜接。2022年11月,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調劑共享的方式聘任南沙區首聘的7名港澳籍仲裁員,擴大其參與辦案的范圍。自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港澳籍仲裁員參與辦理涉港澳勞動爭議案共計60件。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 穗人社宣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