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資訊!十年投入逾億元!廣州民生服務“搬”進對口幫扶地區

2022-09-19 05:42:23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在距離廣州近一千公里外的貴州省黔南州、畢節市與安順市,越來越多地方能看到熟悉的廣州元素。9月16日,記者獲悉,過去十年,廣州市民政局先后全面推進東西部協作與對口幫扶工作,先后結對幫扶上述地區,從社區建設到社區服務、從物質支持到人才培養,前后投入了近1000萬元幫扶資金,共建53個民政示范單位,而當地民生服務基礎設施也因此逐漸夯實基礎,一老一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廣府”味道。

在廣州,長者街坊可以享受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在對口幫扶地區,社區嵌入式的養老服務也悄然興起。在廣州,每個街道都能看到社工開展多項社會工作服務,社工家喻戶曉;在對口幫扶地區,社工隊伍也逐漸成熟,成為民生服務不可或缺的力量。除此之外,還有未成年人保護的社區工作、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一系列民生服務經驗從廣州復制推廣到對口幫扶地區,而這背后靠的不僅僅是資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實際上,過去十年,廣州公益慈善力量的深度參與也讓對口幫扶地區的民生服務獲得了“自我生長”的能力。

民生服務同樣需要“基礎設施”

提到貴州省黔南州、畢節市與安順市的對口幫扶,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經濟建設”。然而,每個個體的幸福感同樣是評估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指標。“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各個結對幫扶地區普遍存在社會福利機構設施不充足、不完善等問題,制約著當地民生服務水平。”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給結對幫扶地區把好脈、開好方、找對藥,“我們運用民政智慧、民政資源、民政平臺,與當地民政部門先后共建了示范社區、未成年人保護試點與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53個幫扶項目。”

開展民生服務需要以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前提。

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是貴州省單體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城鎮集中安置點。近年來,柏楊林街道在廣州市民政局等多方支持下形成了一套治理體系,完善了一套服務設施,一個長者飯堂和一個老年學堂為當地老人的午飯和社區娛樂活動提供了一個好去處。“這個社區實際上借鑒了廣州探索的‘1111+N’社區養老服務機制。”上述負責人透露,此外,廣州市民政局還支持畢節市、黔南州,對七星關區、織金縣與貴定縣建設七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置了休閑娛樂室、健身康復室、藝術培訓室、書法練習展覽室、圖書學習室、日間照料休息室及老年人廚房等多個功能室;同時,支持建設的13所敬老院均被貴州省評為星級養老院。

在對口幫扶社區,當地不少老人開始和廣州老人一樣享受家門口的“養老”。與此同時,社區兒童也能在社區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支持。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廣州市民政局已支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先后建設5個留守兒童之家,內設有學習區、休息區、活動區等功能區,為當地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場所,滿足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交流、娛樂需要。都江鎮巫不、打魚等社區在廣州市民政局支持下解決了當地基礎設施老舊等問題,進一步優化了當地社區服務環境。此外,都勻市廣惠社區、福泉市魚酉社區、甕安縣中心社區與惠水縣新城社區等地則開展起社區建設工作,成功創建了2個國家級社區示范點與2個省級社區示范點。

從建設基礎設施,到培育“造血”能力

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資金支持。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為有效解決結對幫扶地區存在的困難,廣州市民政局指導廣州市慈善會劃撥近2億元定向扶貧捐款到結對幫扶地區,指導廣州市接收社會捐贈工作站為結對幫扶地區籌集到價值近1800萬元幫扶物資,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動員引導150多個社會組織參與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了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幫教助學、消費幫扶、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幫扶項目620個,投入款物價值約1.86億元,吸引近2億元定向捐贈資金,惠及數十萬當地人民群眾。

值得關注的是,民生服務的發展需要硬件,同時也要有“人”和“項目”推動。“資金”和“物資”可以帶來硬件,但“人”和“項目”有賴于當地的“造血”能力。“十年前的貴州,不少困難群眾有社工服務需求,但較少接觸到專業的社工服務。”一民政工作者透露,為此,廣州市民政局創建了穗黔兩地社工交流合作平臺,組織9家品牌社工機構代表赴黔南州8個市縣及6個州福利院、州救助站等單位開展結對顧問服務,推動建設首批易地搬遷安置社區服務站,為當地社區長者、困境兒童、殘疾人及其他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專業社工服務。此外,在廣州公益慈善力量的支持下,畢節市成立了首家社會工作專業社會組織。與此同時,當地也開發了首個社工項目并實現畢節市十縣區全覆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支持當地提高民政服務水平,關鍵要靠人才。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社工領域外,結對幫扶以來,廣州市民政局始終將民政人才培養作為工作的重點,為當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服務人才,在養老服務板塊,廣州市民政局與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簽訂了《政校合作框架協議》,自合作以來,指導廣州市老人院培養貴州養老護理人才80余名,讓更多當地老年人受惠。上述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州市民政局將立足民政特點與地方需要,全面推動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工作向縱深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 通訊員:李國全、嚴煦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李國全、嚴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