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府,不僅是便利。服務有溫度、治理有智慧,一串串“看不見”的數據正撬動著廣州城市發生“看得見”的大變化。
近期,《廣州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將印發實施,為未來廣州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描繪了“路線圖”和“施工圖”。
(資料圖)
8月25日,廣州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廣州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相關工作情況。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梁文謙表示,“十三五”時期在數字政府支撐引領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升級、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不斷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
“十四五”時期,廣州將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這一主線,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辦事、看病、出行、創業、監管等熱點領域,廣泛應用新技術、新理念,通過高水平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有力、服務體驗更加高效便捷、社會治理更加精細人性,為超大城市智慧化、現代化治理提供“廣州樣本”。
突出普惠均等,開啟智慧政務新模式
市級政務服務事項100%可網上申辦、“穗好辦”App在線服務事項超3000項、全市近5000臺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機為市民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愈發便利的政府服務,成了百姓們“可知可感”的數字政府建設成果。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群眾在數字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梁文謙介紹道。
圍繞群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等實際需求,廣州將推出更多“好用、管用”的便民服務,增強政務服務供給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我們將重點關注涉及老年人、殘疾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扎實做好線上線下服務適老化及助殘改造,讓特殊群體辦事‘無障礙、不折騰’,更好地共享數字政府發展成果。”梁文謙表示。
聚焦企業所需,廣州還將圍繞企業從設立、運營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再造審批流程,簡化辦理環節,壓縮審批時限,讓企業能在廣州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在企業準入準營方面,廣州將進一步打通數據壁壘,強化信息共享,深入推進證照分離、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智能秒辦等創新改革;優化投融資環境方面,將深入推廣“廣州信易貸”等線上融資服務平臺,探索形成以信用為紐帶的新型金融服務機制;加快項目落地方面,將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快打造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建立分類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提升工程建設項目交易質效。
值得關注的是,廣州正在謀劃建設廣州市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預計今年內上線。該平臺的建設目的在于搭建涉企服務信息“好找到”、涉企數據“好分辨”、企業政策“好理解”、供需資源“好獲取”、訴求“好反饋”、制度“好體驗”的“六好”服務體系,以數字化手段為企業提供精準化、便利化“護航”服務。
突出善治慧治,構建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
未來,依托數據的應用,還將在廣州城市治理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根據《規劃》,廣州將按照“一圖統攬、一網共治”的總體治理構想,全面推進城市運行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創新超大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
“熟悉廣州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已經打造了集感知、分析、服務、管理、指揮于一體的‘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梁文謙透露,下一步,廣州將依托這個平臺,加快布局“萬物互聯”的智能感知體系,不斷豐富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公安執法等聯合治理場景,盡快完善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余”的智慧城市管理體系。
同時,還將深度融入全省“一網統管”體系,促進灣區服務協同、治理協同和監管協同,有效支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突出整體智治,提升政府協同新效能
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總目標,廣州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決策和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優化和模式創新。
一方面要推動“部門協同有提升”。梁文謙表示,將聚焦黨政部門,以及人大、政協、法院、檢務等履職需求,構建市區一體、業務協同的整體政府運行機制,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
另一方面要實現“基層減負有實效”,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基層減負賦能,推動市區兩級數據中心和部門、街(鎮)資源池建設,促進數據要素跨部門、跨層級共享配置,優化填表報數系統,避免數據重復采集和“二次錄入”,為基層實實在在減負增效。
突出開放有序,打造數據要素配置新高地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有人還將數據資源形象地描述為新時代的“石油”和“金礦”。
梁文謙介紹,廣州將堅持“以釋放數據價值為目標,以守住數據安全為底線”的要求,建立健全數據要素管理地方性法規,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持續完善數據產業生態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搶占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制高點。
充分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率先探索穗港澳數據要素流通規則,加快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數字樞紐和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探索建立“數據海關”,促進數據資源充分匯聚、順暢流動和深度應用,賦能大灣區一體化協同發展。
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總工程師李剛透露,目前,全市統一的大數據平臺體系已初步建成、專業化數據管理隊伍基本構建、《廣州市數據條例》等立法工作正加快推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數據流通交易‘無人區’,加快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廣州模式’。”
具體而言,廣州將面向全市各級部門開展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數據資源普查,摸清公共數據資源底數,形成全市統一系統清單、數據清單和需求清單。同時,探索公共數據運營,深度挖掘公共數據價值,安全有序推進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
“目前,首批數據經紀人已經在海珠區‘持牌上崗’,‘省市共建、廣佛協同’的數據交易所籌建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李剛表示,廣州將以優勢產業為依托,選取相關試點項目,摸索數據交易和管理模式,在交易價值評估、利益分配、研究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充分發揮數據經紀人作用,提供“一條龍”服務,引導專業數據機構到數據交易所進行數據開發、交易。
【記者】黃舒旻
【實習生】章語涵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