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8月12日,廣州市政府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更高品質的美麗廣州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1-6月,廣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91.7%,同比提升5.0個百分點,升幅在全省21個城市中排第1位。
水質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三
(相關資料圖)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一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鄭則文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1~6月,廣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標率)91.7%,同比提升5.0個百分點,升幅在全省21個城市中排第1位,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2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達標,17個斷面水質優良,地表水水質斷面優良比例85%,劣Ⅴ類水體斷面清零,10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穩定達標,3條入海河流斷面全部優良,水環境質量指數在全省排名第9,名次同比上升4位,水質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三。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廣州印發實施《廣州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有序推進移動源污染防治,注銷淘汰國Ⅲ及以下高排放營運柴油貨車1270輛,抽查用車大戶170家,遙測監測柴油車76萬余輛;積極推進“油品直送”模式,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油品抽檢。嚴管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污染,今年以來檢查工地近萬個,督促問題工地落實整改。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對130家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進行差別化分級管理,督促39家提升整治類企業深度治理。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廣州印發實施《廣州市2022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以鞏固提升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為核心,聚焦主要水污染物氨氮減排,抓實各項強化措施,消除劣Ⅴ類一級支流。強化水污染防治督導及水質監測預警,加強信息調度和問題通報。1-6月,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總量12.68億噸,氨氮削減量2.53萬噸,出水氨氮平均濃度0.28毫克/升。
至于凈土保衛戰方面,廣州印發實施《廣州市2022年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嚴格農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監管,確定我市2022年土壤環境重點監管單位43家,督促其履行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持續優化再開發利用地塊環境管理工作,已完成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635個,加快城市土地合規有序流轉。持續抓好農業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繼續做好涉疫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環境監管,今年全市累計安全處置涉疫廢物3.2萬噸,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加快南沙醫療廢物協同處置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前建成。
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
鄭則文透露,下一步,將繼續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按照“控車、降塵、少油氣”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重點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管,提升揚塵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和分級管控,加快大氣環境監測預警網絡建設。
二是鞏固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成果。按照“以流域為體系,以網格為單元”的系統治水思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按序時進度推進治水工程,強化統籌、協調、督導和監測預警,實施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和入海排污口監管。
三是夯實土壤污染防治基礎。按照“源頭管控,風險防范”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把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關口,嚴格準入管理。
四是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穩步推進《廣州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管理。繼續開展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等重點場所污染防治的常態化監管,確保涉疫廢物100%無害化處置。
五是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組織實施《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水、土壤、海洋等專項規劃。繼續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改善營商環境。推進“三線一單”成果宣傳解讀、實施應用和成果落地。
六是做好《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相關工作。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聯建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加強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深化大氣、水、土壤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