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250歲古樹下紅色薪火相傳

2022-04-22 16:34:54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4月20日正值谷雨,在廣州市黃埔區長嶺街道長平社區,雨后的長嶺植樹公園空氣格外清新。公園入口處,一棵高達13米的古榕樹傲然挺立,樹蔭下老人談笑議論著趣事,休閑跑步的市民三五成群,追逐玩鬧的孩童言笑晏晏……

作為長嶺植樹公園的“門戶”,這棵有著250年樹齡、冠幅100多平方米的古榕樹不僅是當地群眾休閑的樂園,更承載著一段紅色記憶。

“小時候讀書一下課,我就在這里捉迷藏。”66歲的芳尾村村民鐘木根說,“小時候樹上面還有一個瞭望哨,附近的孩子整天爬上去玩,經常能聽到樹下乘涼的老人講老區的革命故事。”

古榕樹所在的長平社區位于黃埔區東北部,地處交通要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增城、禺北與廣州市區經濟活動的必經之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二大隊曾在芳尾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他們采取伏擊日軍軍車、奪取敵方物資補給的方式,遏制敵人從粵東進入廣州的咽喉。芳尾村民充分配合部隊抗日,游擊隊還在這棵榕樹周邊設立流動稅站,為游擊隊打擊敵人提供了經濟保障。

流動稅站也是全民流動哨,村民們發現陌生面孔便將暗號刻在流動稅站旁邊的老榕樹上,用來提醒游擊隊員。鐘木根說,村里的老人記得,當時村民組織了一支“小鬼隊”,由13位平均年齡十二三歲孩子組成,幫助東江縱隊打游擊,他們常常背著布袋子,通過甩布袋的方式通知游擊隊員進行隱藏。

1945年,東江縱隊第四支隊派遣宋剛中隊到蘿崗、南崗一帶活動,圍繞這棵古榕樹的紅色故事就更多了。

“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同志受傷后轉移到我們這里,有位姓周的大娘為曾生送飯送水,以這樣的方式支持游擊隊。”鐘木根說,“因為這里林深茂密,所以不會被敵人發現,曾生同志大概在這里治療了一個月,當時醫療器械沒那么多。周大娘就幫他艾灸,刮痧。為了支援那些游擊隊員,村民挖山草藥給游擊隊員吃,幫游擊隊員看病。老一輩都知道他們是好人,所以無條件幫助他們。”

穿越時空,折射歷史,崢嶸歲月已過去大半個世紀,老榕樹依然郁郁蔥蔥,見證了東江縱隊與芳尾村村民的魚水情,也象征著紅色記憶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如今,圍繞這棵古榕樹,長嶺街道活化利用長平社區芳一、芳二社革命老區歷史資源,“見縫插綠”打造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老榕樹旁邊的空地上初步建成了長嶺植樹公園,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為居民提供茶余飯后小憩的綠色公園,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今年讀小學三年級的鐘彥炘周末經常跟爺爺鐘木根一起在老榕樹下游玩。“這棵樹的樹蔭就像綠色的大棚,風吹過來,冰冰涼涼,特別舒服。”鐘彥炘說,“爺爺說,這棵榕樹特別古老,有很多故事,希望老榕樹能一直生長。”

為了保護好彌足珍貴的古樹,長嶺街道積極履行屬地巡查職責,推行“樹長制”,夯實每一棵古樹名木養護管理責任主體,明確具體保護管理責任人,同時將轄內古樹全部納入該區古樹名木電子地圖系統,實現24小時視頻監控,若發現損毀或人為破壞情況將及時發出預警。

近日,長嶺街道實施“古樹故事”項目,將印有紅色歷史故事的二維碼宣傳牌掛在古樹上,讓更多市民了解革命年代發生在榕樹下的英雄事跡,讓更多紅色故事在古榕樹下薪火相傳。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何瑞琪 通訊員 舒悅 范敏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