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碧泉 情牽鄉親
——記市人大代表譚俊岳
通訊員 涂婧
“作為連任四屆的湘潭市人大代表,我常想,只有在村級經濟發展、和諧社會構建、群眾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中有所作為,才無愧于新時期人大代表的職責。”近日,市十六屆人大代表社會建設專業小組的代表們來到碧泉村調研,市人大代表譚俊岳向大家介紹履職體會。
譚俊岳是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黨總支書記,連續當選為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屆人大代表。多年來,他牢記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用艱苦奮斗換來了碧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贏得了上級的肯定和村民的信任。
碧泉村得名于碧泉潭,該村擁有湘潭最大最優質的自然泉水,日涌泉水6至7萬噸,南北朝時期便聞名于世,這里也是南宋胡安國開創湖湘學派的發源地。然而,直到本世紀初,碧泉村人均收入仍不足3000元,在貧困線上徘徊。
2004年,譚俊岳當選碧泉村黨支部書記,一上任就挖掘“三大資源”,實施“三個借力”,打造“文化碧泉”“美麗碧泉”“綠色碧泉”“富裕碧泉”。他的“三大資源”是:湖湘文化、碧泉潭水、勞動力;“三個借力”是:借力政策、借力老板、借力領導。
弘揚湖湘文化,統一碧泉村民的思想,是譚俊岳代表振興碧泉的“首招”。他帶頭持久深入、廣泛宣傳湖湘文化“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的精神內核,激發碧泉人奮發圖強。同時,利用湖湘文化發祥地這一資源,先后支持整理出版碧泉書院和湖湘文化相關書籍5套3萬多冊;修建了“有本亭”、湖湘文化墻、孝文化墻等;建設碧泉“農民戲臺”,舉辦“花朝”文化節,讓村民們乃至外來人員接受湖湘文化熏陶,使碧泉人摒棄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意識,摒棄墨守成規思想,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潤物無聲,慢慢地碧泉村村民打麻將的少了,游手好閑的少了,大都把心思放到了致富求發展上。
打造美麗鄉村,改變碧泉村面貌,是譚俊岳振興碧泉村的“實招”。他抓住實施“美麗鄉村”戰略的先機,爭取將碧泉村列入了省、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碧泉村基礎設施差,長期以來,村上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譚俊岳的第一條舉措便是修路,他起早貪黑帶領村“兩委”與鄉親們奮戰在修路工地上,經過連續5年苦干實干,新修村級公路6公里,拓寬整修硬化公路10公里,實現了公路通組通戶,為大家帶來了生產生活的便利,也為招商引企創造了條件。2016年以后,先后有楓樹、桂花兩村合并進來,使碧泉村達到44個村民組3700多人,村域面積達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又面臨新的壓力。于是,譚俊岳又先后募集500多萬元資金,硬化鄉村公路15公里,并全部美化、亮化。現在,碧泉村村級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暢通,其中6公里實現白改黑。村居民宅全部“穿衣戴帽”,打造文化墻。連續多年對全村水利設施進行深度改善,整修了長達30公里的高標準水渠,硬化山塘100多口,全村實現旱澇保收。
筑巢引鳳招商,優化環境引企業,是譚俊岳推進碧泉經濟發展的“硬招”。從2007年開始,譚俊岳先后利用碧泉潭的水資源,引進人才、資金興辦了湖南億年酉魚農牧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湖南碧泉潭生態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湘潭縣碧泉食品加工廠等6家上規模企業,如今,村內企業年總產值過億元,預計5年后年總產值可達4億元。同時,安排7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村民新增年收入12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50萬元。2021年,碧泉村給村民分紅達20萬元。
多年來,譚俊岳一手抓全村整體發展,一手抓困難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持之以恒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2009年為解決農村婦女就業,在全村組織了各種家政服務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村婦女100多人,成功輸送到長株潭等地從事家政服務工作,解決了她們就業難的問題。2014年,他引進湖南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綠色農業,用碧泉潭水種植水稻、湘蓮,養殖鴨、魚,無公害產業的開發為碧泉村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碧泉村已成為全縣知名的富裕村、美麗鄉村,譚俊岳年年被評為優秀代表,202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