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一批批游客前往瞻仰彭德懷銅像。(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新輝 攝)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艷霞
“這些老式各坊被真實還原,濃郁的傳統文化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客人!”“五一”期間,正是各旅游景點開門迎客的好時機,湘潭縣烏石鎮烏石峰村“三十六坊”負責人蘇丹忙得不亦樂乎,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參觀完彭德懷紀念館后,紛紛來這里體驗農耕文化。
紅色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烏石峰村緊鄰國家4A級旅游景區彭德懷紀念館,依托這里的紅色資源,2008年,村里引進康輝旅行社,成立了湖南豐農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盤活農村閑置資產,形成了以“三十六坊”為龍頭的“文創民宿+農旅”產業,村集體富起來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
烏石峰村曾是省定貧困村,這里曾有“九廳十八坊”之稱,原有老染坊、老醬園、老酒坊等18種老藝老法坊。經彭德懷紀念館“做媒”引進湘潭康輝旅行社后,該村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形式,將村里53家農戶打造成“三十六坊”,作為農耕文化體驗接待實踐基地。參觀完烏石景區后,游客可以來這里研學、旅行,與農民同吃住,認識農具,摘蔬菜、做煎餅、學扎染、玩陶藝、自制手工面條等。
烏石峰村駐村第一書記羅適介紹,目前,村里形成了以中小學研學旅行、紅培黨建三同文化建設、鄉村生態觀光旅游為主導的產業模式,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致富。目前,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9年的幾千元到如今已突破100萬元。
同樣依托彭德懷紀念館帶動鄉村振興的還有烏石村。烏石村距離彭德懷故居及紀念館僅七八分鐘車程。經彭德懷紀念館招商引資,在外創業的谷友利回到這里再創業。他依托紅色文化,創辦餐飲、農產品加工、研學旅游融合發展的農業企業,帶動周邊800多位村民從事農業生產合作,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2.8萬元。
彭德懷紀念館紅色資源不僅帶動了烏石鎮興旅富農,還輻射到了7公里外的湘潭縣排頭鄉團結村。團結村打造了千畝水生花卉基地,每年舉辦鳶尾花節,形成了“彭德懷紀念館—烏石峰村三十六坊親子游—排頭鄉鳶尾花節”鄉村旅游線路。團結村黨總支書記鄢武平介紹,近兩年,村集體經濟每年至少增收5萬元,今年村里將通過集體資金入股方式,計劃打造2000畝以上的花海基地及農旅康養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進一步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