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帶上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消費,但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潛藏著風險,尤其是對于存在“數字鴻溝”的中老年群體更是如此。近日,廣州黃埔警方破獲了一起利用移動支付盜刷他人錢財的案件。
4月12日23時許,家住黃埔區永和街的劉先生(化名)發現自己手機賬戶于當天9時40分許消費了2000元,但自己當日并無相關支出。頓感不妙的劉先生立即到黃埔區公安分局永和派出所報警。
接報后,值班民警立即展開調查。經民警初步了解,劉先生消費的2000元是通過本人的支付寶“親情卡”操作的,但他卻不認識“親情卡”綁定的賬戶主人。40多歲的劉先生是一名載客司機,據他回憶,此前他曾載送過兩個年輕小伙子,在將他們送到目的地后,他們稱身上沒有攜帶現金,而且支付寶被限額,詢問他能否添加支付寶好友,以“紅包”的形式將車費轉給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由于劉先生不太懂怎么操作,兩個年輕人就“熱情”地接過手機,說幫他加好友,并在手機上開通紅包支付功能。一通操作后,他們通過手機給劉先生轉了車費“紅包”。劉先生當時沒有懷疑,直到晚上看到賬戶支出,才發現被別人盜刷了錢財。
結合劉先生反映的情況,辦案民警判斷乘坐劉先生車輛的那兩名年輕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鎖定目標后,民警迅速研判出嫌疑人的落腳點。4月17日18時許,民警在花都區新華街將嫌疑人趙某和羅某抓獲。
經審訊,嫌疑人趙某和羅某對盜刷他人支付寶錢財的事實供認不諱。原來,兩人是老鄉,經常在一起玩耍,沒有固定工作,加上好吃懶做,就想到了這個“輕松來快錢”的歪點子,并將目標瞄準那些不懂電子支付的中老年司機。從4月開始,他們以打車支付車費為借口,以加支付寶好友的方式,騙取司機贈送支付寶“親情卡”,再通過“親情卡”盜刷他人錢財。民警發現,趙某和羅某此前已在黃埔區、增城區、花都區等地騙了七八名司機,盜刷金額約9000元。
目前,趙某和羅某已被黃埔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什么是“親情卡”?
支付寶“親情卡”,是支付寶的代付功能,類似于銀行卡的附屬卡,一般贈送給親朋好友,對方可在額度內消費,金額由贈予人支付。
警方提醒:當有陌生人借用你的手機操作支付寶功能時,一定要拒絕。一旦被對方設置了“親情卡”,對方便無需你的同意,即可使用你的支付寶親情號消費。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斌 通訊員:邱冰熙、張毅濤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