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生產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全國處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熱鬧的背后,安全生產事故頻發不容忽視。尤其是進入3月以來,全國已經發生多起有限空間作業的事故。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致死率較高
4月19日,國內某縣鈣業公司在清污時發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傷。該公司主要產品為石灰,該公司有3個石灰窯,每個石灰窯配套尾氣脫硫塔。事發當天,公司安排2名工人進行脫硫塔清理廢渣工作,1人進行安全監護。由于未開啟煅燒系統送風機,導致脫硫塔內殘留的一氧化碳溢出。加上當天剛剛結束降雨,氣壓較低,不利于氣體擴散,導致一氧化碳氣體充滿整個車間。企業在施救過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組織不力,先后多批次人員進入現場救援時均出現中毒癥狀,最終造成1名作業人員和1名參與救援人員死亡,1名作業人員受傷,21名參與救援人員出現中毒癥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3日,某村有3人掉入一藥廠的污水處理池。廠內有一6米深的密封沉淀池,有1人掉入后,2人實施救援被困,3人均不幸遇難。
3月10日,某公司在進行罐體檢修作業時,因施救不當先后造成6人被困罐內,其中3人死亡,2人昏迷后送醫經搶救無效死亡。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基礎處副處長李哲介紹,所謂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的空間。有限空間因通風不良,易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等危險環境。在有限空間里作業風險大,事故致死率較高。
企業嫌麻煩忽視審批流程不可取
在有限空間里作業危險性大。由于空間狹小,通風不暢,氣體難以擴散,因此有毒有害氣體容易積聚。如果作業環境復雜,照明、通信不暢,就會給正常作業和應急救援造成困難,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嚴重后果。“有的有毒氣體中毒后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就會致人死亡,作業人員中毒、窒息往往就發生在瞬間。”李哲舉例介紹,污水池和化糞池就是較典型的有限空間,這兩種場所因為產生臭味,平時基本沒有人去,加上出入口小,相對封閉,因此容易積聚有毒氣體。企業單位每年進行排污時,如果作業人員不做足準備措施,就有可能被有害氣體熏倒出事。
李哲表示,企業單位做好空間作業安全防范,首先要辨析本公司單位有哪些有限空間,日常要對這些場所布置醒目的警示標識,不允許人隨意進入。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前,先要經過上級領導以及公司負責人的審批,負責人要了解并制訂好整套防護方案、作業流程和應急措施,形成全流程完備的“作業票”,才能簽字審批。
李哲特別提醒,很多企業都嫌麻煩,省略了審批這一環,或者領導審批后不夠重視。“很多相關事故,往往就與缺少了這一步密切相關。沒有經過公司相關負責人的審批,萬一作業出了事,上級領導不知道,就很容易出現救援不及時的現象。”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慶 通訊員 穗應宣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