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隨著2021年全球市長論壇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全球超過800位中外“大咖”線上線下參加活動,從不同角度探討全球城市治理的經驗。本報特推出《大咖論道》,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咖”對于城市治理的觀點看法。
加強城市創新、實施城市治理轉型,鼓勵年輕一代參與社會決策……本期將分享世界城地組織秘書長艾米莉亞·塞茲,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奧塔維·德拉瓦爾加,第五屆廣州獎技術委員會主席西爾維亞·克魯斯,“童眼看大都市”繪畫大賽合作方、國際教育城市協會秘書長馬琳娜·卡納斯等“大咖”的精彩觀點。
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 奧塔維·德拉瓦爾加:
城市創新要幫助提供高質量的生活
當前的疫情讓我們面臨很多城市發展方面的悖論和矛盾,要克服這些悖論和矛盾,我們只能夠通過城市創新這個方法。城市創新不僅與技術有關,不僅與智慧城市有關,它還涉及當地居民的解決方案,要考慮到當地居民、本地文化,還有年紀最小的利益相關者。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些內容,從而提供解決方案,并且通過這些解決方案把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一個更加美好的城市而努力。歸根結底,城市創新要幫助我們為公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
我們還面臨其他的挑戰,包括城市韌性,尤其是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的韌性。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城市創新,我認為在本次大會和廣州獎的框架之內舉辦的一系列答辯活動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世界城地組織秘書長 艾米莉亞·塞茲:
廣州獎創造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
如果要進一步擴大我們城市以及協會的影響力,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城市創新跟國際議程掛上鉤,比如說跟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掛鉤。上一屆的廣州獎非常強調這種聯系,因為我們需要看到在地方的層面上,是如何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如果沒有生態保護和生態轉型以及治理的轉變的話,我們不可能實現城市的良性運行。所以在整個城市層面上,這樣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我們才能建立自下至上的學習渠道。
廣州獎的一大特點就是創造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有機會相互交流。選擇獲勝項目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一方面從這些例子中進行學習,另一方面我們要面向未來,看一下如何根據這些經驗來進行改進。
第五屆廣州獎技術委員會主席 西爾維亞·克魯斯:
期待能從各城市代表汲取有益信息
我們技術委員會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科,大家并不是時時刻刻都能保持一致,但我們一致認可所有的入圍項目。我們發布的《全球城市創新趨勢報告》里提到,城市創新的挑戰超越了傳統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我們必須要能夠以創新的方式來確保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不落下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
作為技術委員會的成員,我認為能有廣州獎這樣一個交流分享的平臺,讓大家能去加強學習,是最為寶貴的。我們非常期待能從各國各城市的代表中汲取有益信息,感謝廣州獎創造了這樣一個機會,讓大家相聚在一起。
國際教育城市協會秘書長 馬琳娜·卡納斯:
傾聽兒童和青少年的聲音十分必要
我們不僅要為市民制定政策,還需要和他們一起制定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傾聽兒童和青少年的聲音,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在城市相關問題中,他們的意見時常未被考慮進來,甚至在制定針對18歲以下人群的政策時,他們的意見都得不到傾聽。兒童和年輕人的意見是《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中規定的一項權利,因此傾聽他們的聲音十分必要。
教育城市協會認為,市民,尤其是兒童和年輕人,是偉大的“環境鑒賞家”,各地方政府應該重視并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創新力和創造力來解決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計劃、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將他們的觀點融入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們經常把市民參與當成一個高度同質的集體行為,而實際上,傾聽和鼓勵有著不同起點、不同能力、愿景和利益的人們進行參與才是其真正意義。他們的想法不能同其他變量割裂開來,如年齡、性別或他們生活的環境等。通過公共空間設計、文化和教育計劃、可持續性發展、交流活動,讓年輕一代和其他群體參與到城市發展及社區改善的各項活動當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張姝泓、鄧瀟麗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