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4家A股快遞公司披露6月經營簡報,集體交出了期中的成績單。
最出彩的當屬順豐控股(002352.SZ)。年初受疫情影響,四通一達均不同程度地停運,六大快遞公司中只有順豐一直堅持營業。
2020年上半年,順豐快遞業務量達到36.56億票,同比增長81.35%,快遞業務營業收入672.31億元,同比增長42.03%。
疫情最嚴重的2月,反而是順豐業績大爆發之時。當月,公司實現業務量4.75億票,同比增長118.89%,營業收入86.40億元,同比增長達77.30%。要知道,因為春節假期,往年的2月,基本上都是快遞行業傳統意義上的淡季。
此后,這一趨勢得到延續。2020年3月-6月,公司的業務量均保持了80%以上的增速。
對于順豐控股來說,2020年上半年最大的意義在于,業務量超過申通快遞,摘掉了單量倒數第一的帽子。此前多年,順豐的業務量在六大快遞公司中墊底,業務量增速也低于行業均值。按照目前的增長趨勢,公司有望在2020年正式摘帽。
將來我們回過頭來看,2020年的疫情影響,或許已經成為快遞行業改變風向的重要助推力量。
2020年上半年,韻達股份快遞業務量56.29億票,同比增長29.88%,快遞業務營業收入132.87億元,同比下降6.97%;圓通速遞業務量49.36億票,同比增長29.83%,營業收入116.74億元,同比下降3.38%;申通快遞(002468.SZ)業務量35.18億票,同比增長16.84%,營業收入88.64億元,同比下降8.86%。
疫情對業績的影響當然存在,但非常次要。復蘇后的快遞需求大增,上半年的整體業務量增長仍然強勁。更重要的原因是,順豐自2019年年中發起的價格戰,攪亂了行業態勢。
為了突破業績瓶頸,順豐控股放下身段,主動降價,進攻四通一達擅長的電商件,用單票收入換業務份額。
順豐的單票收入從2019年6月開始同比下降,當年11月首次跌破20元。2020年6月,公司單票收入為17.89元,同比/環比均出現下滑。
今年前6個月,順豐的平均單票收入為18.39元,同比下降22.18%,較上年同期的23.63元,每單便宜了5.24元。
這令四通一達苦不堪言。畢竟,行業里面有一句話,不怕通達漲價,就怕順豐降價。
連一向以高端快遞著稱的順豐都降價了,四通一達跟不跟,都是個問題。
不跟,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怕丟了客戶。跟,在成本上漲和價格下降雙重夾擊下,本就相對微薄的利潤,只會每況愈下。
而且,降價容易漲價難,幾家快遞公司聯合漲價被有關部門叫停的例子,已經發生了好幾次。
最終,其他快遞公司不得不被迫加入價格戰。今年上半年,韻達股份的單票收入為2.36元,同比下降28.47%;圓通速遞(600233.SH)為2.37元,同比下降25.63%;申通快遞為2.52元,同比下降21.98%。
歷史輪回。上半年單票收入降幅最大的韻達股份(002120.SZ),此前正是價格戰的老手。
1999年,離開申通的聶騰云創立韻達,通過價格戰在申通、順豐的壓制下快速崛起。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韻達股份的單票收入分別為3.68元、2.89元、2.29元、2.23元、2.04元、1.73元。
2019年,已經成為業務量老二的韻達,通過漲價和調整業務結構,將年度平均單票收入提升至3.22元,推動業績大幅增長,在快遞行業實現“坐二望一”。
2020年上半年,韻達單票收入下降近3成,盡管業務量增長近3成,還是令營業收入下降了6.97%。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如果順豐控股繼續降價,四通一達要不要繼續跟?
即便大家一起降低單票收入,順豐2020年上半年的單票收入仍然超過18元,大概是其他3家公司的7-8倍。
順豐控股通過降低單票收入來提升業務量,能夠實現動態平衡,業績最終穩步提升。四通一達被動跟進,降價的空間還剩下多少?
另外,順豐控股是A股4家快遞公司中唯一一個將增值業務做上規模的公司,其他快遞公司雖多有布局,但仍然處于萌芽階段。
2020年4家公司的業績整體趨穩,并未像其他行業那樣出現技術性衰退,主要是因為業務量還在大幅增長。
快遞市場整體增速連年下滑,增量競爭已經逐漸過渡到存量爭奪,當整個大盤的高速增長不再持續,沒有未雨綢繆的競爭者,該怎么辦?(記者 徐霽)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