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某電商平臺為培育母嬰市場,提高人氣吸引更多商家入駐,特意推出了一項優惠政策。消費者參加滿減活動的同時,平臺會把優惠金額補貼給網店,借此吸引商家入駐。時間一長,平臺管理方從交易數據上發現了貓膩,懷疑2900多條訂單為虛假交易,遂向揚州廣陵警方報案。警方深挖徹查后發現,這是一起利用虛假訂單騙取平臺補貼的詐騙案,辦案民警披露了詳細案情。
2900余條假訂單
線索指向一個神秘女子
(相關資料圖)
該電商平臺發現,參加滿減活動的線上母嬰商鋪有100多家,所在地分布在全國各個省份,但查詢后發現實際注冊人一共只有20多個。“這其中說不定存在貓膩,2900多條訂單可能是假的。”平臺管理方在匯總交易數據時發現了漏洞,為防其中有詐,隨即報警求助。
“警察同志,這些商鋪短時間內完成大批量的線上交易,我們懷疑對方為了騙取80萬元的母嬰產品優惠補貼。”接到報警后,廣陵公安分局灣頭派出所民警展開了調查。經查,涉事商鋪有100多家,商鋪地址涉及內蒙古、廣西、青海等地,但商鋪的注冊人卻一共只有二十幾人。民警發現,這100多家商戶遍布全國各地,在短時間內就在線上成交了2900余條訂單,交易金額近500萬元,按理說不太可能。
深入調查后,民警發現,這一百多家網店的注冊人實際居住地都在江西贛州,其中一名女子丁某名下有一家經營嬰幼兒用品的商貿公司,其他網店注冊人都與這家商貿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查,其他網店注冊人都是公司員工或丁某的親朋好友。
警方判斷,這伙人涉嫌在電商平臺大量開設商鋪并利用虛假訂單套取平臺補貼,丁某很可能就是該團伙的頭目。
犯罪分子分工明確
三人涉嫌詐騙落入法網
民警立刻趕赴贛州,展開抓捕。面對民警的詢問,丁某卻稱自己毫不知情。這是怎么回事?經過了解,丁某只是掛名的商貿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實際上由其丈夫聶某與其他兩名合伙人經營。
民警介紹,至今共抓獲三名犯罪嫌疑人,分別是聶某、李某和劉某。三人在江西贛州合伙經營嬰幼兒產品。
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聶某交代,自己以前曾和朋友一起做線下零售生意,近年來察覺電商發展勢頭迅猛,就嘗試轉型做線上生意,但線上銷售業績不盡如人意。“當時了解到平臺推出了母嬰商鋪優惠補貼的活動,發現平臺核實不嚴,我們就注冊了多家商鋪,通過虛假訂單來騙取平臺補貼。”
得知觸犯了法律紅線,即將面臨法律的嚴懲,聶某、李某、劉某等三人后悔不已。“原以為可以空手套白狼,誰知道還是被你們發現了。”李某說。
經查,三名不法分子分工明確,李某和劉某的主要任務是收集親朋好友的身份信息特別是銀行卡信息等,用以短時間快速注冊商鋪,還要操作這些銀行卡進行轉賬,制造一筆筆線上交易完成的假象以此蒙混過關騙取平臺優惠補貼。警方證實,案發期間,20多張身份證注冊的130多家商鋪完成的2900多條訂單里面,沒有一條是真實存在的。
目前,聶某、李某、劉某因涉嫌詐騙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該案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醒
勿因貪念追悔莫及
近年來,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電商平臺為吸引商家入駐紛紛推出紅包、補貼等優惠政策,這本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但有些不法分子卻動起了歪心思騙取補助。
網購“薅羊毛”,是指消費者利用各類商家的優惠信息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以達到節省開支的行為。合理利用平臺活動規則,從而獲取一定優惠,是合法的“薅羊毛”行為。但“薅羊毛”也要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即使商家銷售平臺存在漏洞,也不代表可以被非法利用,更不應以此為借口觸碰法律的紅線。
警方提醒,惡意利用平臺規則漏洞或使用非法獲取的他人信息或使用竊取、騙取的他人信用卡資料“薅羊毛”,可能會構成盜竊罪、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犯罪。不要妄圖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利,“薅羊毛”也要有度,有些“薅羊毛”能薅出福利,有些“薅羊毛”會讓人追悔莫及。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