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4月22日上午,經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來自唐山的志愿者李叔華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成功為一名血液病患兒捐獻了其急需的“生命種子”——21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據悉,李叔華是河北省第594例成功捐髓的志愿者。
河北省第59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李叔華。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今年36歲的李叔華大學畢業后來到唐山,成為了一名創業者。2021年6月23日,李叔華在無償獻血時,留取了血樣并填寫了《志愿者捐獻同意書》,正式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隊伍。“以前,我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并不了解,一直認為是抽取骨髓。”李叔華告訴記者,當認真聽了護士的宣傳講解后,才明白現在的捐髓是通過采集外周血分離造血干細胞,對身體健康不會帶來傷害,“這更加堅定了我捐獻的決心。”
“配型成功了。”今年2月9日,正在排隊做核酸的李叔華接到了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既激動又意外,“非血緣關系的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極低,沒想到我留取血樣還不到8個月就配型成功了。”李叔華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
為了給患兒提供高質量的“生命種子”,李叔華接到通知后,就按醫生要求注意飲食、鍛煉身體。很快,他順利通過了健康體檢和高分辨檢測。
根據患兒的病情需要,捐獻的日子定于3月底。李叔華了也做好了各項捐獻準備。“患兒僅10個月大,我也有孩子,能夠體會當父母的心情。”
然而,此時的唐山正遭遇疫情,當地全域封控管理。“捐獻時間不得不推遲。”李叔華說,一邊是等待救治的患兒,一邊是嚴格的疫情防控,那一陣了他特別著急,特別擔心患兒的身體。期間他通過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轉告患兒家屬,他一定捐獻,不會因為疫情而放棄。
河北省第594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李叔華。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4月17日,當地封控管理解除消息一發布,李叔華在省和唐山市紅十字會的溝通協調下,第一時間“閉環”趕往石家莊,進行采集前的準備工作。
“雖然捐獻前經歷了不少波折,但阻擋不住我捐髓救人的決心,而且結果是美好的。”4月22日成功捐獻后,李叔華激動地說,他希望患兒接受“生命種子”移植后盡快康復,健康長大,也呼吁更多愛心人士能加入捐獻隊伍,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