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出臺超齡農民工清退令 陜西農民工生計如何維持?

2022-04-15 13:46:19    來源:華商網    

近日,“建筑業超齡農民工清退令”在不少地方開始執行,華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陜西省正處于調研階段,還沒有出臺清退政策,但有的企業已經開始執行了。

這些超齡農民工被清退后,他們的生計如何維持?建筑業用工青黃不接的難題如何解決?華商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背景

全國多地出臺超齡農民工清退令

近日,上海、天津、深圳、南昌、荊州等地發文對建筑施工企業用工年齡進行嚴格管理,大多明確規定建筑施工單位不允許與超齡農民工簽署勞務合同,禁止18周歲以下、60周歲以上男性及50周歲以上女性三類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筑施工作業,此舉也被外界稱為“建筑業超齡農民工清退令”。

>>數據

陜西農民工平均年齡增加

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不斷提高

從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最新的相關統計數據看,2020年陜西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約為40.5歲,比上年增加0.8歲。從年齡結構看:16-40歲的農民工占比達到53.8%,同比減少1.8個百分點;41-50歲的農民工占21.2%,同比減少0.9個百分點;51-60歲的農民工占19.6%,同比增加1.9個百分點;61歲以上的農民工占5.4%,同比增加0.8個百分點。近年來陜西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不斷提高,從2016年的16.6%快速提高到2020年的25%,共增加了8.4個百分點。

故事

本來想存點養老錢

但超齡了計劃泡湯

4月13日,65歲的張山定像往常一樣早早起來了。讓他高興的是,當天他找了個幫人栽樹的活兒,一天能掙100多元。一大早,他就來到地里,開始忙碌。

全國多地出臺“建筑業超齡農民工清退令”后,張山定是眾多被清退農民工中的一員,接下來何去何從,他也茫然。

張山定是西安市鄠邑區甘亭街道辦某村村民,高中畢業后,先是買了拖拉機跑運輸,后買了收割機幫周邊農戶收莊稼。從40多歲開始,他輾轉在西安各個工地打工,主要做雜工,挖土方、搬運磚等,一個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張山定一邊兼顧家里的農活,一邊在西安工地打工,用自己在工地掙到的錢,支撐家庭的支出,供三個孩子上學。“到了60歲,在正規的工地都干不成了,我就回家了。”4月13日,張山定說,“打工這么多年,養大了三個孩子,沒存下一點錢。本來想繼續打工,給我和老伴存點養老錢,但這個年齡,很難在工地找到活了。”

張山定說,他覺得自己身體倍兒棒,干活沒問題,還想干,還能干,“但國家的政策也合情合理,工地需要年輕力壯的人。”

回家后,張山定一邊種家里的一畝多地,一邊打零工,“地里每年一般種兩次,一次是小麥,一次是玉米,基本是自用,賣不了多少錢。我就打零工,給別人在地里播種、收割,誰家蓋房子,需要工人,我也去干幾天。一個月能掙1000元吧,有時候沒活兒了,也就沒收入了。”張山定說,老伴在看孫子,“我還得盡量多掙點,當爺爺奶奶的,有時候也需要給孫子們花一點。”

張山定說,她和老伴交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現在每個月能領170多元,也干不了個啥。”

張山定一直想找一個相對能長期干的活兒,“去找過,工地上的活人家嫌年齡大了,其他地方想找一個保安的活都很難。”

不在工地打工收入有限

“也不知道自己還會干啥”

王建國是藍田縣安村鎮某村人,今年57歲,過去的很多年,他都是一邊務農,一邊利用農閑在西安的工地打工。“做了四五年架子工、鋼筋工,現在工地不要了,超齡了,超過55歲人家不要了。”4月13日,王建國說,打工初期,他在工地上干的是雜工,“雜工就是工地地面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比如挖土方、搬磚、干保潔等,雜工每天收入差不多200元,但架子工、鋼筋工收入能翻倍,所以我就學了。學會后上崗,全月都干的話,收入能達到9000或1萬元。”

架子工、鋼筋工要在高處作業,很辛苦,但這個收入對于初中文化程度的王建國來說,他是很滿足的。除了在工地干活,空檔時間,王建國還在西安道路綠化方面干過活,栽過花,每天能掙180元或200元。

這些年靠打工,他供養了整個家庭,養大了兩個孩子,供孩子們上學。現在,兩個孩子都已結婚。“不過孩子們還沒有買房,我很想再好好干,掙些錢,在孩子們買房時幫襯點,但干不成了,過了60歲,工地雜工也不要我了。”王建國說,“過了60歲,在西安想找一個環衛綠化方面的活都很難,60歲以上人家不要。”

打工這些年,王建國很想給自己也攢點養老錢,但沒攢下。“前兩年我老母親生病,在頸椎上做了手術,花了快5萬,合療報銷了一半,我自己花了2萬多。”王建國說,“現在家里如果有大的支出,就得欠債了。”

王建國說,家里剛剛渡過了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想著攢點錢,但因為超齡在工地干不成了。

王建國家有4畝多地,一畝自種給自家產糧,剩下3畝多租出去了,但也租不上價錢。如果不能繼續在工地務工,經濟收入將非常有限,“但又不知道自己還會干啥。”

當年沒來西安打工時,王建國一邊在家務農,一邊給周邊農戶蓋房子,一天80元或100元,現在漲到一天200元,不過這樣的活現在也是偶爾才能攬到。

王建國的愿望是,能在家門口找到活干,能有收入支撐老年生活。

現狀

重要崗位農民工年齡集中在40歲-50歲

現在陜西建筑業用工情況如何?有沒有出臺農民工清退政策?近日,華商報記者從陜西省人社部門了解到,目前陜西省還沒有相關清退政策,正處于調研階段。

一家大型國企(在西安有多個建設項目)相關人員介紹,去工地時很難看到年輕農民工,都是年齡偏大的農民工。隧道施工、地鐵施工等高強度高風險的崗位,一般都要求在55歲之內,一般都是男士從事這些工作。年齡偏大的農民工往往會轉崗,轉到保潔、保安等后勤崗位。

另一家大型國企(在西安有多個建設項目)相關人員介紹,目前項目招工時男農民工限60歲,女農民工限50歲。暗挖工程,鋼筋工、木工等崗位,專業性要求高,強度大、危險系數高,而且需要工作經驗,很辛苦,這些崗位的農民工年齡集中在40歲-50歲。吊車司機、鏟車司機等機械類崗位,年齡相對小一些。雜工崗位比較簡單,包括搬運、保潔、保安等,年齡偏大一些。目前,項目上重要崗位的農民工年齡偏高,后續跟不上,出現了年齡斷層,年輕勞動力短缺。招工壓力很大,只能用高薪吸引。

技術手段從源頭上已限制招工年齡

為了了解相關現狀,華商報記者詳細采訪了一家大型央企負責勞務管理的李先生,李先生負責這項工作已經10余年。他說,他所在的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的項目中,已經執行了“清退政策”,包括陜西。目前招工年齡男是18歲至60歲,女是18歲至55歲。對于工地里高危的崗位,比如鋼筋工、架子工、模板工、塔吊司機、暗挖作業工等,年齡限制為男18歲至55歲,女18歲至50歲。鋼筋工、架子工、模板工等,需要高空作業,有危險系數,也是重體力勞動,需要靈敏的反應能力。一些危險本來可以規避,如果年齡較大,反應跟不上,或者體力跟不上,就會造成安全事故。對于用工企業來說,安全第一。

李先生說,對于央企,不僅考慮企業利益,也重視社會責任,所以對員工的安全非常重視。近幾年,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農民工進入工地時,均為實名制,刷臉進入,這樣從源頭上將年齡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對于不封閉的工作環境,項目部也會設置電子圍欄,農民工年齡都在規定范圍內。另外,為農民工在銀行辦理工資賬戶時,如果超齡,是辦不下來的,這從另一個源頭上,也限制了超齡農民工進入工地。

李先生說,一個項目啟動前,項目部都會對全體農民工進行安全教育,對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會對他做思想工作,勸他轉崗到雜工,也會勸大齡農民工去勞務公司干后勤。在工地,危險系數較大、需要重體力的崗位收入較高,雜工收入較低。2021年就清退過幾次超齡農民工,“他們都是家里頂梁柱,但安全最重要。我們感情上同情,但原則必須堅持。對于大齡農民工,項目部可以安排到雜工崗位,但隨著農民工老齡化浪潮的到來,工地不一定有足夠的雜工崗位來安排。”

年輕農民工短缺

年齡斷層嚴重

李先生說,建筑業企業在用工方面其實很擔憂。目前,工地上80后、90后所占人數大約10%,40歲-50歲年齡的農民工占一半以上,年齡結構斷層嚴重。“年輕人不愿意當農民工,一是這個活兒辛苦,賺的是辛苦錢,晉升機會少;二是父輩干過來后,更希望孩子做體面一些的工作,不希望再像自己辛苦一輩子;三是農民工干活的環境往往很艱苦,衣服上總是布滿灰塵,年輕人也擔心找對象對方會嫌棄。”在目前的“中國速度”下,很多項目需要趕工期,所以,農民工勞動強度大,這也是年輕人不愿來的一個原因。

李先生說,項目一般在4月開工,11月、12月進入收尾階段,有時候,需要趕工期,就會出現招工難、招工荒,項目部只好用高出市場三分之一的報酬去別的工地挖人。

>>建議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紅娟:

希望城市發展反哺鄉村發展

吸納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紅娟分析,從保護勞動者的角度出發,“清退政策”是合理的,建筑業大多數崗位對體力強度要求高,有一定的危險系數,年齡大的農民工在體力方面、反應能力方面,雖然自己感覺可以,但從生理上確實在走向衰老。所以,限齡是一種保護。

楊紅娟分析,希望城市發展能反哺鄉村發展,讓農民工在清退返鄉后,繼續發光發熱,過上不錯的生活。在我國老齡化人口中,農村老齡化人口占很大一部分。建議積極開發農村60歲以上勞動力的就業機會。現在國家正在提倡城鄉一體化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來了,自然就會解決農村閑置勞動力的問題,應支持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比如養殖業、農林產品加工和物流、鄉村休閑旅游等,吸納更多返鄉農民工就業。農村產業大力發展,是農民增收及助其養老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對農村老年人的公共服務方面,目前還有待于提高,相對城市居家養老服務,農村即使有設施,但運作方面還是資源缺乏。

返鄉農民工如果想創業,有沒有扶持政策?4月14日,華商報記者從西安市人社部門了解到,創業方面,有政府擔保貸款、政府貼息貸款,但這只針對在法定勞動年齡范圍內的創業者,男最高60歲,女55歲。被清退的農民工顯然也難趕上這趟車了。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實踐哲學研究室主任、社會熱點問題專家王曉勇:

建議按照技師或技工對待農民工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實踐哲學研究室主任、社會熱點問題專家王曉勇分析,目前我國的老齡化情況已經影響到各行各業、各個群體,農民工老齡化是很大的一部分。不過農民工“退休”后,他們收入大幅減少,而養老金卻非常少。建議城市提高農民工的社會地位,對于農民工也建立正常的用人機制,可以按照靈活、高度自由的技師或技工對待,并建立社會評價體系,根據農民工的技能、資歷等認定相應的職稱,這樣,農民工再就業時會被社會認可。清退后的農民工,往往工作經驗豐富,技能過硬,可以當師傅,起到傳幫帶作用,這樣也能幫助建筑業解決農民工年齡斷層的問題。

王曉勇建議,鄉村振興中,農村可成立人才庫,農民工返鄉后,可以作為人才,教授年輕人,或者開設用工中介機構,為城市里的建筑項目輸送年輕人。

王曉勇說,全國各個城市都在高速發展,高樓大廈蓋起來了,卻看不到農民工的影子,這個群體對城市發展的貢獻非常大,所以希望國家在出臺老齡化相關惠民政策時,不要忘記這個群體,希望他們能得到相應的福利。農民工也是市場化的產物,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去哪里勞動。我們國家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與農民工相關的社保政策也要與時俱進,體現新時代特征。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翟紹果:

希望農村集體經濟能為村民按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保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翟紹果分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60歲以后可以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分檔級,根據不同的檔級,國家財政給予相應的補貼,繳納的檔級越高,國家財政給予的補貼越高。農民工一般選擇最低檔,補貼也就低,最后領到的養老金也就低,這也是目前農村養老保險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其實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農民工也可以繳納,但是農民工一般不會選擇,因為需要交的費用較多。

翟紹果建議,相關部門應督促用工單位按照城鎮職工保險為農民工繳納各類社保,這對農民工的利益是很重要的保護;對于流動性非常大的農民工,鼓勵他們繳納檔級較高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這個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還有一點建議,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建議農村集體經濟為村民按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這個標準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接近,基數和標準都較高。此外,建議農村養老服務能加強,把返鄉農民工作為一個重要群體,在政策上予以傾斜。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