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趙澤眾。(左二)
1月29日,我比報社報道團隊提前三天來到張家口媒體接待站。
我的身份,不僅是作為冬奧報道組的記者,還是2022張家口媒體接待站的輔助工作人員。
當北京冬奧會遇到中國春節,媒體接待站會有怎樣的特別安排?來自南方、很少見到冰雪的記者會關注冬奧會的哪些方面?普通人面對冬奧,又有哪些夢想?
張家口媒體接待站,主要服務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非注冊但具有正式記者身份的媒體從業人員,向他們提供符合奧運會舉辦城市規定的、符合國際慣例的新聞信息服務和媒體公共服務。自2月1日正式開放運行以來,媒體接待站每天都處于忙碌之中:安排采訪線路、文化展演、非遺展示……
“張家口媒體接待站報名的境外記者主要是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瑞典、挪威等的駐華記者,境內媒體則涵蓋了全國28個省區市?!痹诿襟w接待站工作人員徐帥眼中,媒體報道是奧運會主辦城市及國家向世界展示其良好形象的重要平臺。每當媒體記者提出聯系采訪對象、安排采訪事宜等需求時,雖然按照規定是兩日內回復即可,可實際不到半天時間,徐帥就已經給申請記者作出了答復。
迅速、周到、熱情——張家口媒體接待站承擔著綜合服務、運行保障、餐飲服務、采訪安排、記者住宿等多方面的工作。“為接待站的媒體記者提供最好的服務”,這是徐帥等人盡全力在做的。她說,自己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起,把張家口的獨特魅力向全世界展現出來。
冬奧會的到來,讓塞外山城張家口從各個層面進入到境內外媒體關注的視野中。
氫能,作為最清潔的能源,在北京冬奧會上被廣泛應用。除火炬全面使用氫能外,在冬奧會各賽區,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實現了大規模示范運行。開幕至今,千余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以零故障、高標準、高質量、高出勤率完成接駁任務,成為當之無愧的冬奧“黑科技”,深得司機、志愿者、國內外運動員好評。
“氫能汽車每車每百公里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2月8日,在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吸引了香港媒體記者的關注。
本屆冬奧會投入一千多輛搭載氫燃料電池的汽車,是全球首次大規模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接駁工具的重大嘗試。相較傳統能源車輛,氫燃料電池車每行駛100公里,可減少約7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不過,從燃油車到氫能車的跨越,并不是簡單地從“燒油”變為“燒氫氣”,背后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技術、多重耦合安全技術、全氣候動力電池技術等一系列最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
冰雪為媒,共赴冬奧之約。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成為中國向世界集中展示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的一個窗口。
而對于基層工作人員來說,如何盡情展現美好生活和冬奧激情,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也最快樂的事。這不,冬奧開在家門口,張家口市東方苑社區居委會主任王雪童忙碌起來,積極帶領社區居民創建冬奧示范社區。這個春節,多了濃濃的冬奧味兒。
2月13日,雪花飛舞,東方苑社區里隨處可見冬奧體育項目的彩色雕塑、冬奧知識展示牌等冬奧元素,居民紛紛來打卡拍照。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身著新衣的社區合唱隊隊員們精神抖擻,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我們社區還配備了桌面冰壺、滑雪模擬器等運動裝備,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冰雪運動?!蓖跹┩_心地介紹,社區定期組織奧運英語角、奧運知識大講堂、全民健康義診等活動,并組建了由在職黨員、大學生志愿者、退役軍人、退休居民等群體組成的6支“小紅帽”志愿者服務隊開展便民服務,將冬奧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一個社區,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影。冬奧社區,到處展現著冬奧城市的動人風采。
“我眼中的冬奧,是拼搏、奮進、快樂、友誼。我心中的冬奧社區,也正符合這樣的主題?!蓖跹┩劶白陨眢w會時表示,要以冬奧為契機,帶動社區居民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加強體育鍛煉,打造團結、友愛、和諧的社區,讓冬奧精神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河北日報記者 趙澤眾)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