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為電動自行車治理出招 讓電動自行車有路可走

2023-05-31 11:47:40    來源:大洋網    

工作人員在清理共享電動自行車。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波 通訊員王漢文 攝


【資料圖】

大洋網訊 從上下班通勤,到日常出行,對于不少廣州市民來說,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廣州全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數量已經達到322萬輛。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飛漲,搶道、逆行、亂停放等問題也為城市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近日,在位于獵德街道的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圍繞電動自行車治理展開調研座談,并從基礎設施建設、源頭治理、分類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完善慢行系統,科學規劃電動自行車行路網

獵德街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的多位駐站代表,就長期關注電動自行車管理問題。

省人大代表、廣東連越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濤,目前擔任獵德基層立法聯絡站站長,一直以來,他都十分關注電動自行車管理問題。劉濤認為,治理電動自行車,要做到“整治而非禁止、管理而非抵制”,這是解決問題的方向。基于此,他建議在制定相關條例,讓電動自行車管理有法可依的同時,也要完善慢行系統,加大對非機動車道路建設的資源供給,科學規劃電動自行車行路網,關注群眾駕駛電動自行車的通行需求、停放需求,讓電動自行車有路可走、有位可停。

在非機動車道建設受限的區域,如何平衡電動自行車出行與良好交通秩序的關系?劉濤給出了另一個思路:可從技術上進行優化,比如借鑒潮汐式隔離,在交通繁忙的時候,設置潮汐式隔離帶,交通不繁忙時再取消。

“我在老城區走訪,一些道路本身就很狹窄,有些道路即使劃出了很窄的非機動車道,但走著走著就‘斷頭’了。”與劉濤一樣關注到城市非機動車道建設短板的,還有市人大代表、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

梁麗珍注意到,即使是在珠江新城這樣的核心片區,也存在著一些硬件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例如,電動自行車停放區域不足,很多電動自行車就直接停放在道路旁邊,擠占了人行道、無障礙通道等設施。”在梁麗珍看來,規范管理電動自行車,全靠民警在路面進行執法,這顯然是不足夠的。在今年年初的廣州市兩會上,梁麗珍就建議,加快推進劃定廣州市電動自行車限行區域,科學合理地對廣州電動自行車通行政策進行優化調整。

據了解,此前,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初次審議的《廣州市公共休閑場地安全管理規定(草案)》,就提出“分類分區分時管理”,其中公園、廣場、步行街全天禁止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電動獨輪車、電動滑板車、自行車駕駛或者使用。

從源頭防范電動自行車出廠后擅自解除限速

社會、行業、老百姓都很需要電動自行車,為何電動自行車還會成為一個需要治理的社會考題?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天河區人大代表、合利創興集團CEO王堃試圖通過逆向思維,解題電動自行車治理。既然電動自行車并不是洪水猛獸,那問題或許并不在電動自行車本身。

王堃記得,在調研中,他看到幾十名騎著電動車的外賣送餐員聚集在花城廣場某寫字樓下,伴隨著時不時響起的接單聲,送餐員們馬上急匆匆地掉頭逆行前去取餐,頗為壯觀,卻又暗藏危險。一名送餐員告訴王堃,自己要趕時間,一旦送餐超時就會被罰款,所以不得不心存僥幸逆行。

“很多平臺公司要求外賣小哥在限定的時間完成送餐,迫使外賣小哥要以最快的速度來實現平臺的要求,造成了一些逆行、占道行駛、亂停亂放的現象。所以我特別希望職能部門能夠從平臺公司的管理督導入手,對平臺公司的制度規定加以改善,把電動自行車管理統籌好。”王堃表示。

此外,王堃還發現,很多電動自行車銷售商雖然銷售的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但是只要消費者要求,商家就能對電動自行車解碼、改裝,突破國家規定限速標準,這樣的行為也是很多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源頭。

劉濤認為,雖然解碼、改裝是老百姓追求速度快、圖方便,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生產廠家和銷售商身上。他建議政府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檢查,從源頭上防范電動自行車出廠后擅自解除限速問題,為電動自行車的銷售端上好“安全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政)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