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30日下午,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召開發布會,通報了依法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別程序相關工作情況。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席玉峰介紹,檢察機關對涉嫌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加強矯治教育,充分發揮不捕、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制度作用,為其回歸社會預留通道;另一方面,對涉嫌嚴重犯罪的未成年人堅持寬容不縱容,依法懲戒,加強警示教育,保持必要司法震懾。2022年,全省檢察機關對罪行較輕的未成年人不批準逮捕406人,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2170人;對罪行較重的未成年人批準逮捕511人,提起公訴1063人。
為減輕羈押措施、刑罰處罰對未成年人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全省檢察機關秉持“輕其所輕”司法理念,對符合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審慎適用逮捕措施、審慎提起公訴,依法開展羈押必要性評估、起訴必要性分析等工作,對采用非羈押措施沒有社會危險性的依法不批準逮捕,對符合不起訴條件的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對能夠適用非監禁刑的依法建議法院判處緩刑,最大限度落實對涉罪未成年人從寬處罰的司法政策。2022年,全省檢察機關共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1073人,經審查改變羈押措施39人,對364名涉罪未成年人提出緩刑量刑建議。
附條件不起訴是由我省檢察機關最先探索嘗試進而推動立法的一項制度。在貫徹落實制度過程中,各地在依法適用的前提下,堅持能用盡用,最大限度發揮附條件不起訴在矯治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積極作用,并根據個案情況確定考驗期、制定考察幫教計劃,成功幫助一批涉罪未成年人重啟人生。2022年,全省檢察機關共對1793名未成年人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制度適用率達55.46%,案件質量得到最高檢高度肯定。淮安市檢察機關辦理的“黑客變白客”附條件不起訴案因辦案效果突出,被寫入最高檢工作報告、《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
全省檢察機關將幫教工作貫穿辦案始終,通過心理疏導、法治教育、組織參與公益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多元化方式,糾正涉罪未成年人認知偏差,幫助涉罪未成年人認識改正錯誤。對辦案中發現的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延伸開展臨界預防幫教,綜合開展司法訓誡、專門教育等工作,矯治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揚州市邗江區檢察院在辦理陳某盜竊案中,動態跟蹤涉罪未成年人現實表現情況,通過學分制管理,量化考察幫教效果,并利用觀護教育基地開展“觀護幫教+技能培訓”的融合幫教,成功幫助陳某就業。2022年,全省檢察機關通過幫教幫助372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學校,126名涉罪未成年人考入高等院校,898名涉罪未成年人順利就業。
為幫助未成年人無痕回歸,全省檢察機關嚴格落實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要求,對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不起訴或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依法對其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為確保相關案卷材料依法妥善保管,各地建立專門的未成年人犯罪檔案庫,將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案卷等相關材料裝訂成冊,在封面加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印章后入庫保存,并執行嚴格的保管制度,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予調取查閱。此外,為確保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落實到位,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主動糾正相關單位違規出具犯罪記錄證明等行為。儀征市檢察院對違規出具犯罪記錄證明、不依法履行封存職責的有關單位制發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督促依法履職。2022年,全省檢察機關共對2235名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席玉峰說:“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和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全過程的政法機關,將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認真履職盡責,持續深化未成年人檢察工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