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里是揚中市檢察院‘知心姐姐’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自1995年開始,這句暖心的問候一直響了28年。電話的那頭是全國檢察系統開通最早、持續最久的青少年維權熱線——“知心姐姐”熱線。28個春秋、28載堅持,6000多個來電、40多本電話處理記錄本,300多次法治教育,2萬多冊宣傳手冊,4000多名青少年得到了維權幫助……
(資料圖片)
28年來,“知心姐姐”從一個人的熱線平臺發展為15名年輕女檢察官組成的專業化維權團隊,先后獲得全國、全省“最美青年檢察官”“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第七批江蘇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第五屆江蘇十佳網絡公益達人”等榮譽稱號。鎮江檢察也在持續不斷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越來越多的“知心姐姐”工作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織密家庭“保護網”
“感謝你們給浩然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們小家庭在你們的幫助下看到了希望,有了奔頭,今后的日子定會越過越好!”舞臺上,社工和“知心姐姐”的精彩演出獲得了臺下的陣陣掌聲。
這出由“知心姐姐”參與編導的家庭教育指導情景劇《轉變》改編自真實案例,講述了涉罪未成年人張浩然(化名)的家庭故事。張浩然的父母因感情不睦長期爭吵,對他疏于管教,間接導致其在青春叛逆期失足犯罪。在張浩然附條件不起訴期間,“知心姐姐”會同家庭教育指導師對他及其家庭開展觀護幫教、心理疏導、家庭關系調適等專業引導。接受幫教指導后,張浩然的家庭關系得到了緩和,張浩然也順利通過幫教考察期,重返校園。
令人驚喜的是,在社工的幫助下,張浩然的母親不僅開始重視家庭教育,還考取了社會工作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證,成為“助人自助”大家庭的新鮮血液。
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或遭受不法侵害,背后往往存在家庭監護不力等共性問題,“知心姐姐”始終將監護權監督作為重點工作持續推進,聯合11家單位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出臺《關于建立未成年人監護監督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合作機制的意見》,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心,截至目前,共開展接待接訪、心理咨詢、親職教育等工作30余次,監督立案1件,支持起訴6件,發出督促監護令19份。
筑牢校園“防火墻”
為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青少年法治觀念,15名“知心姐姐”受聘擔任揚中市50余所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的法治副校長。
“青春期的我們,心理發展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會經歷許多變化、矛盾和困惑,希望同學們在這重要的人生轉折點上都能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并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治副校長徐彩鳳在不久前的法治課堂上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們說。
這是“知心姐姐”為江蘇省揚中中等專業學校“私人訂制”的專屬課程。課堂上,徐彩鳳聚焦青少年群體易發的網絡暴力、沖動犯罪、校園欺凌、網戀引發的性侵犯罪等問題,用以案釋法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遠離違法犯罪。
根據普法宣傳的實踐積累以及各校法治教育的實際需求,“知心姐姐”聚焦社會熱點,推出包含網絡安全、校園欺凌、青春與法等7大主題20組法治課件,由學校按需“點單”、精準普法,固定開展“遇檢未來”法治夏令營和“憲相伴·法相隨”主題教育。僅今年以來,就已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十余次,受眾達1萬余人。
夯實關愛“防護堤”
“王阿姨,我找到工作啦,以后我可以自食其力照顧好奶奶,請你們放心。”電話那頭,月月(化名)與檢察官王櫻聊著近況。
早在2014年,因一起刑事案件,“知心姐姐”與未成年被害人月月結下了不解之緣。月月的父母在她兩歲時離異,母親一次性支付完撫養費后就杳無音訊,父親也在月月讀幼兒園時不知所蹤,此后月月便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更好地幫助月月,“知心姐姐”團隊幫其申請司法救助金,并制定了個性化幫扶方案。
近10年來,“知心姐姐”組織募捐、定期回訪、開展心理疏導……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月月全方位的幫助,月月也把“知心姐姐”當成了親人。
“知心姐姐”始終堅持專業化辦案與社會化保護銜接配合,聚焦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保護和困境兒童的關愛幫扶,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民政、婦聯等單位的職能優勢,推進各項保障措施落地落實。近年來,共為4名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0萬余元,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6人15次,走訪慰問和跟蹤回訪困境兒童5人。
揚中檢察院檢察長康珺說:“未成年人保護任重而道遠,今年我們將重點圍繞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開展專題研究,從預防、干預、矯治、發展的角度,探索罪錯未成年人階梯式治理模式和個別化處遇措施,促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和干預工作走深走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