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中國未來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思考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在未來將是如何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未來的5年,面對全世界范圍內更加困難的經濟局勢,大灣區要如何定位?大灣區對于中國和世界來說可以作出什么樣的貢獻?
4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灣區發展新趨勢”平行研討會于2023年“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召開期間舉辦。巴西前旅游部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福鑫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時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應當自我叩問定位的問題。
(資料圖)
大灣區發展要整合優勢、形成合力
已在中國居住了6年的福鑫回憶起,自己第一次作為巴西的官員來到中國時,就對中國政府對于城市發展的安排產生了興趣。
就在上個月,粵港澳統計部門相繼公布2022年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大灣區的GDP已接近整個意大利的GDP了。”在他看來,大灣區不同的城市發展模式也完全不同。
他認為,未來的中國不僅僅在制造業,而且在創造方面都會是世界領先。粵港澳大灣區有眾多優勢,也是產業發展的沃土,有眾多創新的產業政策,對于產業而言也實現了集群發展。“如果你想要生產飲料或者是其他的產品,你可以去佛山;如果你想要其他的一些硬件,你可以去廣州。”
在此基礎上,福鑫提出,大灣區的發展需要思考,在現在的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之下,大灣區如何把自己的產業鏈延伸向全球。他也指出,“整個大灣區還需考慮如何保證每個地區的城市都將創新作為重中之重,同時思考如何把不同的地區和城市進行協調性的發展。”
“我們也不能忘記,中國每天都越來越多地和全球經濟聯系在一起,且領先全球經濟,所以我們必須要不停地去尋求一個外部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能夠受益于我們正在看到的機會。 ”福鑫說,“據我了解,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態度和政策。而在中國,全球性、開放性最好的代表,就是大灣區。”
此外,福鑫還建議,更好地去呈現大灣區整體的發展,更好地去宣傳大灣區。“要讓整個地區變得更有吸引力,把不同地區優勢整合起來,使它們形成合力,吸引世界。”
中國和拉美之間可在科技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經濟上的成就,而是整個社會發展和制度上的現代化”。研討會后,福鑫在接受采訪時描述了自己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
面對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機遇,他認為,中國和拉美之間可以開展更多的合作,不僅是經濟上,還有科技方面的。“廣州有的企業為了進入拉美市場,把自己的技術特別針對拉美市場的需求而做了改進,這是很好的例子,展現我們在科技方面有非常廣闊的合作領域。”
以廣州的企業為例,他表示,“在更多科技領域,比如數字經濟和網絡安全方面,中國和巴西以及整個拉美地區可以加強交流和協作,建立一個更安全的網絡生態。對于拉美和全球來說,可以從中國借鑒的不僅有經濟發展方面的優越性,還有更廣闊領域方面的經驗。”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廖雪明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