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改造之后,居民用上了直供水。
(資料圖片)
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
百名記者蹲點社區
“以前到居民家里,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個囤水的桶,現在居民把水桶都收起來了。”談及社區的變化,廣州荔灣區沖口街道鶴松社區居委會主任吳偉紅如是說。
“水壓不夠,洗澡總怕洗著洗著沒水,習慣先囤好幾桶水再洗。”鶴松社區沙洲街小區街坊江惠英告訴記者,這樣的不便持續了四五年,終于在去年底小區供水改造后消失了,“從此天天可以洗痛快澡!”
沙洲街小區是一個始建于1989年的老舊小區,由11棟 “九層樓”組成。這里的用水模式是:4樓以下居民使用自來水公司的直供水,4樓以上則用水泵將水抽到頂樓水池再入戶。近年來,隨著供水泵、管網的老化,公共水池管養的缺乏,水壓不穩、不足,水質不佳的問題困擾著高層居民的每一天。
江惠英家住7樓,除了洗澡前囤水,她還會把洗衣服、洗菜的水囤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早上遇上沒水,只能用桶裝飲用水來洗漱。擔心晚上用水高峰期水壓不足,小區不少老人家習慣錯峰用水,大夏天,一到下午四五點,下樓溜達的街坊就要趕緊回家沖涼,洗完后怕出汗就不再出門。
去年底,居民用水的種種不便,與囤水桶一齊消失了。這得益于廣州近年來持續推進的“供水服務到終端”民生工程。2019年廣州市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為廣州在2000年前落成的無物管小區實施共用用水設施更新,這項工作在荔灣區層面落地為“萬家甘泉”用水設施改造行動。吳偉紅介紹,2022年下半年,沙洲街小區啟動供水改造,改造涉及樓宇外墻施工,須經居民同意,經一番意見征集后,100%的居民投贊成票,可見民心所盼、民生所需。截至目前,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已完成小區300多戶的水改設施安裝到戶,剩下23戶的安裝工作還在進行中。
從高層使用水池水到全部使用直供水,從水壓不穩不足到水壓充足……沙洲街小區居民徹底告別囤水習慣。“管網接入我們家的那一天,女兒特別開心,洗了半個小時的澡。”江惠英說。“你看,水流很猛的!”街坊何惠芬擰開廚房的水龍頭,她特地把水流往回擰小一些,防止沖爆家里的舊管。在小區13號一樓的泵房,里面經升級改造變得干凈、整潔,裝上隔音窗、消音門后,原先老泵房“嗡嗡嗡”的惱人噪音也沒有了,而頂樓閑置的水池水現被改做消防用水。
用水是最基礎的民生,記者了解到,2022年,沖口街道全街已完成1048戶的供水改造,今年計劃完成約2000戶的供水改造。截至2022年底,荔灣全區完成29659戶的改造,累積通水戶數全市第一,該區將繼續聚焦群眾最期盼解決的共用高峰期用水緊缺、水質二次污染、管網漏損偏高等問題,推進“萬家甘泉”工程,讓更多的群眾笑迎汩汩甘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多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