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2月27日上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廣州法院多元解紛中心啟動儀式暨2022年度全市法院十佳調解員·十大調解案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發布了2022全市法院十大調解案例,涵蓋金融證券、知識產權、建筑工程、商鋪租賃、教育培訓、道路交通、機票退票、相鄰關系、家事關系等各類糾紛。
據了解,廣州法院通過靈活應用多方聯調、示范調解、有償調解、中立測算等多種創新解紛機制,公正高效地將社會矛盾沖突化解在訴前、執前,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如“行業調解顯成效,示范調解促和諧——200多名投資者訴A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一案,該案由廣州中院委派廣東中證投資者服務與糾紛調解中心調解,在廣東證監局的指導下,調解中心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對揭露日的確定、損失計算方式等焦點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推動A公司確認了賠償范圍、賠付方案等重要事項,涉A公司的200余件類案全部訴前化解并全部自動履行。
此外,發布會上,廣州中院向翟筱雪、馮秋培、周一余、黃麗芬、蘇萍、林子俊、張利紅、康小鶇、林歆、張鄧敏等十佳調解員和十大調解案例獲獎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
(資料圖片)
十大調解案例
一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200多名投資者起訴
A公司因信息披露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被行政處罰,200多名投資者紛紛以證券虛假陳述為由起訴A公司。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委派廣東中證投資者服務與糾紛調解中心調解,在廣東證監局的指導下,調解中心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對揭露日的確定、損失計算方式等焦點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推動A公司確認了賠償范圍、賠付方案等重要事項,涉A公司的200余件類案全部訴前化解并全部自動履行。該案充分展現“行業調解顯成效,示范調解促和諧”的典型意義。
兩公司因借款合同發生糾紛,市場化調解服務高效化解
兩公司間因借款合同發生糾紛,出借方主動向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提出調解申請。中心收取基本調解費用后,聯系借款方并組織調解,雙方對還款金額、還款期限和減免金額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調解協議。后雙方共同向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法院受理并審查后裁定調解協議合法有效。
本案是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自行受理并市場化運作開展有償調解的商事糾紛,調解成功后中心收取較低金額的調解費,又通過司法確認的方式將調解成果加以固定,促進商事糾紛高效化解。該案充分展現“市場化調解服務,促商事糾紛高效化解”的典型意義。
航班熔斷無法退款旅客起訴旅行社,調解員介入促全額退款
疫情防控政策下,中國民航局自2020年6月起執行國際航班熔斷機制,涉案旅客因國際航班熔斷無法退款而起訴了某旅行社。廣州互聯網法院委派專職人民調解員團隊組織調解,調解員引用互聯網法院此前對類案已所做出的生效判決,促成旅行社與旅客達成全額退款協議。后續類似糾紛均得以化解于訴前。該系列案充分展現“示范判決作引導,百余類案速化解”的典型意義。
李某播放“荒山野鬼”錄音影響鄰居,收到全國首份“噪音擾民”訴前禁止令
鄰居間因搭建雨棚等問題產生糾紛,李某自家衛生間播放“荒山野鬼”錄音,嚴重影響鄰居崔某的正常生活,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經審查做出全國首份“噪音擾民”訴前禁止令,裁定李某等不得通過播放錄音擾民。
后該院生態城法庭聯合和韻調解工作室就崔某與李某之間鄰里糾紛組織調解。促成鄰居間自覺減少彼此的影響,鄰里關系重歸寧靜的良好效果。該案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2年度十大案例”,充分展現“訴前禁令還靜于民”的典型意義。
李逵遇上李鬼,一餐飲公司知識產權得到司法保護
A餐飲公司未經許可在其經營的商鋪招牌、裝潢及互聯網外賣平臺圖文信息、外賣配套餐具中使用B餐飲公司商標。糾紛發生后,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市天河區知識產權聯合會人民解委員會聯動解紛,當事人自愿達成賠償協議,并向天河區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本案是廣州市首例商標侵權糾紛達成行政調解協議經司法確認有效的案件,是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有機銜接的有力實踐。該案充分展現“行政調解+司法確認,府院聯動新實踐”的典型意義。
調解員五次現場調解,4億項目得以復工復產
云某公司將投資近4億元的重點建設項目發包給鑫某公司,在施工過程中鑫某公司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而停工,從而引發了云某公司與鑫某公司、材料供應商及工人等主體間多個糾紛,并繼發信訪情況,各方矛盾尖銳。
白云區法院太和法庭委派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處。調解員充分發揮法律專業優勢和商業談判經驗,經過五次現場調解和數十次電話溝通,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工程得以復工復產。該案充分展現“專職調解效果好, 4億項目得保障”的典型意義。
借街道力量巧調解糾紛,促防疫工作更順利
某餐飲公司租賃了某酒店一樓用作經營餐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某酒店主動申請為隔離酒店,某餐飲公司認為此舉將導致一樓的餐飲無法正常營業,故訴至法院要求解除房屋租賃合同。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將案件委派專職人民調解員組織調解,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積極與街道辦事處溝通協調,某酒店亦替某餐飲公司向街道申請疫情補貼,并主動降低租金。后達成和解,雙方繼續履行房屋租賃合同。該案充分展現“借街道力量巧調解,促防疫工作更順利”的示范效果。
163名家長退費無果告機構,調解員成功化解群體性糾紛
某教育咨詢公司因受政策影響無法開展培訓課程,163名學員家長聯系退費無果從而產生糾紛。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委派市橋街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員引導雙方當事人換位思考,并組織當事人逐個梳理剩余課程及費用,最終當事人均與某教育咨詢公司達成調解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成功化解一起教培類群體性糾紛。該案例充分展現“教育培訓人數多,類案調解見效快”的典型意義。
家事糾紛執前調,司法溫度促親情關系和諧
廣州市從化區人民法院于該案執行立案前委派從化區司法局派駐從化區法院的專職調解員組織調解,調解員以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將心比心,以情勸和,并嚴肅教育敗訴方不履行民事判決義務的法律后果,僅用7天圓滿解決離異的殘疾人夫妻對孩子撫養權的爭議,親情關系得以和諧修復。該案例充分展現“家事糾紛執前調,司法溫度促和諧”的典型意義。
交通事故現場無監控,死者家屬提出100余萬元訴求
涉案交通事故發生后,因現場無視頻監控,雙方當事人就責任承擔發生爭議。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法院將案件委派給廣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進行調解,調解員聯手交警,多次復勘現場、排查事故車輛軌跡等,得以還原事故經過。調解員還多次主動前往死者家中安撫家屬情緒、聽取訴求、釋法說理,終于將100余萬元訴求以52.1萬元化解糾紛。該案例充分展現“聯手交警找證據,直擊焦點解紛爭”的典型意義。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作林 通訊員譚鶴欣、張雅慧、劉瑩瑩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