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洋網訊 12月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在以“新格局、新模式、新動能: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為主題的IFF粵港澳大灣區圓桌會議上,舉行了IFF與廣州南沙共建跨境理財及資管中心戰略協議簽約儀式和IFF全球綠色增長中心戰略協議的簽約。
廣州南沙區人民政府區長吳揚表示,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廣東唯一的國家新區,廣東自貿區面積最大的片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今年6月國家出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新定位,為南沙發展乃至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近年來南沙發揮重大平臺優勢,開放優勢和政策優勢,大力推進金融領域創新發展,灣區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窗口建設成效顯著,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約130億元,同比增長14.3%,一是高端金融業平臺加快集聚,落戶金融企業近7000家,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5家,占廣州市的四分之一。掛牌成立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的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國際金融論壇,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大灣區基地,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等重大平臺,金融服務功能持續增強。
二是金融開放走在全國前列,獲批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發試點,業務規模破百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6000億。近三年來平均增加值達16.8%,開設FT帳戶超6000戶,FT全功能資金池已開設超160個,匯集境內外企業超450家,金融改革開放實驗田作用彰顯。
三是特色金融蓬勃發展,獲批全國首批氣侯投融資試點。廣州航交所交易規模穩居全國第二,成為大灣區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聚集區,塑造出跨境金融、融資租賃、航運金融、綠色金融等8大特色的金融名片。金融活水賦能實體經濟,助推南沙實現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期南沙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兩位數增長,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跨過200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3400億元。今年1—9月份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多項指標增速居全市的前列。
南沙將牢牢把握《南沙方案》的重大機遇,建設國際金融島、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期貨產業園,“一島一區一園”,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總部等重大金融服務平臺,有序推動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率先構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樞紐,推動南沙高水平開放開發邁上新臺階。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王楚涵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