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人均年齡超60歲,廣州海珠區有支“銀發志愿者隊”

2022-11-18 08:32:07    來源:南方+    

近日,在海珠區有這樣一群志愿者受到大家關注。他們是社區的老黨員、老街坊、退休工人,他們平均年齡超過60歲,仍然活躍在防疫一線。網友稱他們為“銀發志愿隊”。


(資料圖)

很多人好奇,按照他們的年紀為何還要來做志愿服務?團隊負責人關錦霞告訴我們,大家都是社區的老街坊,對社區有感情,身體都還硬朗,疫情期間社區有需要,大家“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閑不住”的人

“您好,請先掃場所碼。”在海珠區素社街核酸監測點,穿著防護服的志愿者提醒大家先掃碼,再入場做核酸。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口罩下的面容已經上了年紀。他們是素社街道阿關服務隊的志愿者,平均年齡超過60歲。

阿關服務隊成立于2019年,目前志愿者人數超過140人。他們多是由街道的居民、社區的老黨員、退休工人組成。疫情期間,他們一部分人負責核酸檢測點的秩序維持工作,還為孤寡老人、困難家庭送去慰問品。

“能進入我們服務隊的,都是一些‘閑不住’的人。”海珠區素社街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素社街五老志愿服務中隊隊長關錦霞告訴我們,現在團隊每天安排10名左右的志愿者,協助街道內四五個核酸點的工作。關錦霞考慮到大家的身體狀況,每人排半天或者一天的志愿服務時間,隔天休息,“但有人天天來,說在家呆著渾身不自在”。

隊員區志成今年將近70歲,本身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核酸檢測點站久了,關錦霞總勸他休息一下。“城哥總是說,堅持一下就好了。”關錦霞告訴我們,盡管隊員們上了年紀,但是工作起來都很盡責。

在核酸檢測點,不少街坊對他們的工作都很理解。“唔該!”“你們辛苦曬!”聽到街坊做核酸時的簡單問候,關錦霞告訴我們,她和服務隊員們都覺得心里甜甜的。

老年人也需要價值感

阿關服務隊成立3年,志愿者們早已成為社區街坊的“貼心人”。

社區里的孤寡老人球叔今年90歲,不少人建議他去福利院,“但他擔心鄰居說閑話,說他因為沒人管才去福利院。”素社街道黨建辦副主任楊鋼劍說,如何讓球叔安享晚年,成了社區和街道工作人員放心不下的事情。

“我們是老街坊,球叔對我們很信任。”關錦霞告訴我們,她在素社街居住了33年,和球叔早就認識,她幾次和隊員上門,給球叔耐心講解福利院的環境,打消他的顧慮。

“進養老院前,球叔說想去跟我們飲一餐茶。”關錦霞約上幾個街坊,完成了他的心愿。他們還和球叔約定,過生日去看他,“今年8月,球叔過生日的時候,我們真的去了福利院。”關錦霞說,當時球叔很開心也很感動。

在楊鋼劍看來,也許是因為年齡相近,話題相同,“銀發服務隊”的志愿者更能獲得社區老人的信任,也幫助社區和街道的工作更容易開展,“甚至有的孤寡老人,把身后事都交代給關姨他們。”

關錦霞坦言,其實,不少人都好奇,為什么退休了,還去做志愿者?其實,不少隊員都在社區住了幾十年,大家對社區有感情,不少人希望社區能越來越好。而且,即使年齡大了,大家也希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關錦霞說老年人也需要社會的認同感和價值感。

【記者】李業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