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你還敢咀嚼喂食嗎?

2022-09-01 08:02:35    來源:河南商報    

幽門螺旋桿菌,到底需不需要治?為何專家建議孩子沒有檢查的必要?治好后,會不會再次感染?

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頻上熱搜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口口傳播

近日,幽門螺旋桿菌頻繁登上熱搜:男子染幽門螺旋桿菌致全家老小陽性、我國近40%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14歲以下少兒不建議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作為微博熱搜榜的“常客”,它經常會引起網友們的熱議,有人說:十個人中九個人都有這個菌,不用治;有人說,它是胃癌的元兇,得治。尤其得知兒童感染率很高的情況下,難免會引起家長的焦慮、恐慌。

它是怎么傳播的?鄭大一附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寧寒冰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通過口對口傳播,而對于孩子來說,“口對口喂食,咀嚼后喂食,親吻嬰兒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習慣,讓中國兒童從一開始就暴露在極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環境中。”

而“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會得胃癌”的觀點也讓不少人談“幽”色變。其實,長期炎癥引發的很多慢性胃部疾病都和胃癌有關。雖然幽門螺旋桿菌跟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是每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人都有可能發展成胃癌。簡單講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只是胃癌的誘因之一。“如果不對幽門螺旋桿菌進行干預,有1%的人可能會發展成胃癌。”寧寒冰說,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最佳年齡是18~40歲,如果在40歲之前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或者在其發展成慢性萎縮性胃炎之前根除的話,完全可以消除其導致發展成胃癌的風險。

兒童感染率高達40%,需要治療嗎?

如上述所說,兒童感染率高達40%,是否需要治療?有專家建議14歲以下孩子不建議檢查幽門螺旋桿菌,因為不論檢查出來的結果是啥,只要目前沒有不適癥狀,都可以先不用進行治療。寧寒冰對此表示認同。她表示,目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采取“四聯方式”,要吃的藥有很多,也有時間要求,持續時間較長,孩子的依從性比較差,可能做不到按時服藥。且這些藥都是抗生素,有副作用,會對孩子腸道的微生態有影響,影響健康。

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空軍軍醫大學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聶勇戰也曾在接受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于年齡較大的人和年齡偏小的孩子,在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問題上,一定要酌情處理。

比如,一個75歲的老人,做胃鏡沒有什么問題,也沒什么不舒服,只是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就沒有必要非得根除。再比如小孩,如果是單純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不主張清除。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免疫力的提高,可能自身就能把其清除掉。另外,在清除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造成孩子腸道菌群失調,引發其他疾病。但如果孩子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出現了嚴重的消化不良癥狀、消瘦、貧血、發育不良等,那就必須及時根除了。

成年人之間感染的可能性較小,主要預防成年人傳給孩子

寧寒冰說,雖然目前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但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在兒童時期感染的,成年人之間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預防的話,主要是要預防成人傳染給孩子,建議分餐,不用公共碗筷、洗漱用品,不要親吻孩子等。

對于感染后會不會復發的問題,她說,根除后復發率比較低的,但前提是確定已經根除。“臨床上,我們都會要求患者停藥一個月后來復查,而不是停藥后立即復查,這是因為藥物有持續的作用,一停藥就復查的話,如果還沒有根除干凈,也會很難檢測出來。”

感染之后無癥狀,需不需要治?寧寒冰解釋,到底有沒有癥狀,是需要通過胃鏡來鑒別的。“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只有30%的人會出現不舒服的癥狀,比如消化不良、反酸燒心等。但無癥狀,不代表胃部沒有問題。”她說,如果自身沒有感覺到不適,胃鏡檢查發現胃部也沒有任何問題,可以不用治療。但是如果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胃癌術后的人群及其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等,還是要及時治療的。

“不過,臨床上100%的幽門螺旋桿菌患者都會出現慢性胃炎,還是建議只要檢查出來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及時治療。畢竟,如果生活中不注意,會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孩子。”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