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小娃用手機玩游戲竟然花了1300元?騙局又更新了嗎?

2022-08-14 10:09:49    來源:三秦都市報    

陳女士今年67歲,住在長安區櫻花廣場附近,8月5日,她匆匆忙忙地趕到了西安公安長安分局郭杜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她說:“民警下社區給我發的宣傳單我仔細地看了,我也沒有接到過電信詐騙的電話,但是我卡里的1300元錢咋就沒有了。這騙子的騙局是不是又更新了?”

值班民警李晨山接待了陳女士,詳細記錄了她描述的情況。“就是這張農行卡,卡里一共1300元,這個卡也就一直沒有用過。今天早上我去農行存1萬元的定期存單,說起我卡里還有1300元,結果人家一查,說這錢早都沒有了。”

陳女士不會網上購物,也不會用手機掃碼付款。錢沒了?什么時候沒的?根據陳女士說的情況,民警李晨山幫助陳女士檢查了她的手機。在陳女士微信的年賬單里,李晨山看到2022年3月5日至5月底,陸續有87筆支出,對方都是某某游戲。再檢查,民警發現陳女士的手機上就有這款游戲。

老年人不玩游戲,就算是誤點,也不可能誤點這么多次,更何況微信支付需要輸入手機密碼,這個錢一定是被陳女士身邊的人用她的手機支付的。

民警耐心解釋后,陳女士當時就聽明白了。“小孫子用我手機玩游戲,然后充值,把錢花完了?可是孩子才9歲啊。這9歲小娃就會用手機花錢了?”陳女士激動地說。

李晨山提醒陳女士,很明顯,這種情況不屬于電信詐騙。“你說得對,我知道了。”說完陳女士就離開了。

本來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但沒想到當天下午,陳女士帶著小孫子來到了派出所。

李晨山說:“陳女士這樣的操作也不是個例,孩子都帶來了,只能配合家長給孩子普法教育。隔輩帶娃,難免會存在長輩過于溺愛的情況。特別是老年人在智能手機的監管方面,往往是聽孩子的,任由他們操作,而小朋友對電子產品掌握的熟練度超過老年人,這時候就產生了監管的真空,出了事,老人往往自己生氣,還常常會將孩子推回給孩子父母,甚至推給學校、社會,這樣對孩子成長非常不好。在此,提醒廣大家長和未成年人,盜竊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這種行為不論發生在近親屬之間還是社會上,行為實質是一樣的。盜竊自己家里或近親屬的財物,如果數額巨大或情節嚴重的,是會被以盜竊罪追究刑事責任的。”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